004《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有感

004

今天读完了柯苏的《在喧闹的世界里,清醒地活》,一本有着鸡汤书名的心理学作品,昨天在图书馆借的书,今天匆匆读完,有着一下几处体会,有关于书,也有关于我自身反省。

[if !supportLists]1、 [endif]其中书中提到一个“理想化陷阱”,讲了夫妻间的理想化,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作者说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我们总是会根据外界冲击我们的信息(比如优秀贤惠的妻子、富裕无忧的生活、称心如意的工作等等)来假想出一个理想化的伴侣,认为我的伴侣也应该是这样的吧,应该也能满足我的所有要求吧等等,但是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但是身陷其中的人却难以意识到,所以会苛刻的要求对方、会带有偏见的看待对方的行为,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夫妻关系不和、越来越难以接纳对方,进而演变成更糟糕的结果。就这一节来说,我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我与女友之间发生的种种矛盾,我常常会因为她的一句与我观点不同的话而闷闷不乐(比如我不赞成不能有婚前性行为),常常涉及相关的话题都会以不快告终,而引起不快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她没有赞同我的看法,我希望的赞同的东西在她身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因为我理想中的伴侣必然是与我有着一样观点的人。然而现实不可能是这样的,在此之前我曾对她说我可以接受没有婚前性行为,到最后争吵的时候却忘了,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被理想化的东西给蒙蔽了眼睛,所以呢,在生活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都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掉进理想化的陷阱,理性真实看待生活,才能真实地生活。

[if !supportLists]2、 [endif]再则书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感情回避(拒绝体验令人不快的情感、感觉或思想;我们采取行动以试图控制或改变这种感情和产生这些感情的情况)”,例如,如在经历一件给人压力的事情,争吵、承担重要工作等之后喝酒、抽烟狼吞虎咽一大包薯片或巧克力。这些行为只是在短期内缓解了我们的压力,我们之后会很快依赖这些方法。为了有一个好心情,晚上抽一支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这种回避在短期内也许会很有效,至少在你焦虑难受的时候可以给你立竿见影的解脱,但是长久来说却是会带来其他附加的坏处的。我们那抽烟来说,很多人之所以抽烟,是因为在遇到烦心事、在很焦虑、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通过抽一支烟来缓解一下,这种转移的作用很有效,也的确能让你平静下来,但是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样做根本就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甚至都没有触及到我们的问题,唯一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问题延后了。相当于在战场上快要丧命之际采取的休战战略,只是缓兵之计罢了。但是,每次焦虑就抽烟,每焦虑一次抽一次,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潜意识里形成依赖的回路,我焦虑了-抽烟,这样就产生了“瘾”,瘾在一定程度上不一定就是指对药物成分的依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精神成瘾,比如我上面所说的靠抽烟来缓解焦虑感。

[if !supportLists]3、 [endif]根据我这两天看这本书的体验,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大概翻看了一下,看到感情回避这个概念以及所举的抽烟喝酒的例子之后,产生了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因为我之前也会抽烟,不是药物依赖,只是为了缓解焦虑。于是乎,我就拿起这本书决定看下去,想要更深刻的寻找这种心理的来源。通过我看这本书的原因,我发现其实我们找新书看的时候,要么是哪位朋友或者网上的推荐,要么是根据自身的需求(比如要养生、要控制情绪、要学习古典文化等等),而选择那本书是通过浏览大概内容,当我们看到与我们价值观相似、跟我们的思想发生共鸣的书时,我们就会有读下去的欲望,我只是说明其中一种情况而已。但是这样去决定看不看这本书真的好吗?未必吧,倘若总是在寻找与我们灵魂思想相似的书籍,那我们看到的也都是与我们相似的思想,只不过是在一遍一遍回顾我们自己的看法罢了,这样怎么能开阔视野、包容不同、感受多元呢?这样对我们的成长并没有很大的实质性的帮助吧。所谓广博群书,旨在听到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声音,看到这世上纷彩各异的思想,从而学会体会他人不同的思想,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

最后引用一句话结尾,我很是喜欢,“何为独乐乐,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何为与人乐乐,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何为众乐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我们读书也是如此啊,何止数百种数千种思想呢,我们自有我们自己的思想,在接受外界思想冲击的时候,站住自己的脚跟,理性看待,善者,吾以为师,不善者,反求诸己。这才是思想上的自由,这才是人格上的独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