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这个空前焦虑的时代,不妨放缓脚步,静下心来,熟悉“慢生活”方式,使我们重新回到人的本性和生活的本来层面上来。
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和麻烦。同时,也可以创造很多问题和麻烦。
这不,年关快到了,人们的思想更趋活跃,行为更显得匆忙,以至于热点焦点频现,而且纷纷抢占公众情绪的制高点,拿道义来说事儿,难免引起强烈反响。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偏偏有些人听风就是雨,唯恐错过“天下奇观”。
譬如说,什么“丈夫把妻子落在加油站,妻子忘记丈夫电话号码”,什么“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什么“9岁男孩丢手机被妈毒打致死”,什么“执法者下跪”,“人没下来梯子撤了”……
听起来,都是“问题”,看起来,皆为“麻烦”。其实不然,问题和麻烦永远都会有,而且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与如何处理。
“丈夫和妻子”的故事,可以启发我们如何打理好夫妻关系;“留学生万字长文”,可以引起现代父母的深层反思;“9岁男孩子的悲剧”,可以警示我们人性尊严;“执法者下跪”、“人没下来梯子撤了”,可以昭示法治必须立起来……。
时代大不同了,个个手里有个“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甚至可以到诸如头条号、大鱼号、百家号、企鹅号等各类媒体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去创造一些问题与解决一些麻烦。
当然了,假如你想创造和解决一些“深度”问题和麻烦,还可以去诸如简书、知乎之类的地方娓娓道来,也可以和一些达人们或促膝交谈,或高谈雄辩,均无不可。
对于公众和社会发展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大好事,无疑是时代进步的具体表现。
早年,在建博客的时候,就时常在想,博客不比日记,日记是私人性质的,可以偷偷摸摸永不见天日,而博客却是个公众平台,难免是要有人看到的,这就凭空多了一点应当大大方方的感觉。
其实,这两种感觉——“偷偷摸摸”和“大大方方”,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有句老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概这是人的本性之一吧。
问题是,我们一旦创造出问题,就又会被问题所困扰,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麻烦”,而一旦解决了一些新的“麻烦”,一些更新的困扰和“麻烦”就又会应运而生了。
我们似乎就是为了问题而生的,始终处在“困扰-解决-再困扰-再解决”这样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轮回中。
乍一想,似乎很魔性。其实,生活就这样。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我们的“感觉”和“问题”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由我们自己来解决。
不管怎么说,既然自媒体已建立,就得遵守相应的规则,担当相应的责任,传递出更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来。如此,便是“不忘初心”。
理所当然地,既为作者,就不得不首先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自己要以什么作为理论背景?怎样去看待如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舒写些什么?言说些什么?传达些什么?要为我们的读者、访问者或者听众奉献些什么呢?
我们期待着,能够用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多元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和“麻烦”,期望能够对我们的生活有所裨益。
生活类似一种禅修,开始我们各自以为着参禅的目的,经过一番历练、渐修与顿悟,才知道生命是以自在的形式存在于当下的。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今天。
昨天再痛苦,已然逝去;明天再美好,尚未成真。只有把握当下,才可以告别昨天,才可能朝向明天。
以当下的方式活着就会以平常之心处之,遵循当下的规则,不再有不合理的价值判断,没有什么是好的或坏的;没有什么是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没有什么是多余的或不多余的。
就像一棵大树对于土壤里所含有的诸多物质来说,只有需要的与不那么需要的。
因为,对于一棵大树来说,虽然能够区别,但它无法分开什么物质是好的,什么物质是不好的;什么物质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物质是对自己无用的,甚或是有害的。
所以,对于一棵大树而言,无论什么物质关照它,它都别无选择,都一概接纳。因为,这只是它生存的自然法则。
无法选择,亦不必选择;无法抗拒,亦不必抗拒。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可以兼收并蓄,一切都可以成为有益的养料。
这就好比阳光、空气和水,是一切生命之必须而不可或缺的。如果缺乏了,显然无益。假如相反,显然亦有害。
正如在去年某段时间里的南方,雨水固然可贵,但连日暴雨成灾,一片泽国,人们无以躲避,影响了正常生活,就不是什么好事了。至于最近一段时间里的雨雪纷纷,倒不失为一件好事了。
至于北方的某些地区,去年的数伏时节,气候干燥,雨水稀缺。不料,一阵阵冰雹从天而降,肆无忌惮地欺凌了许多花草树木和庄稼。及至如今,大寒节令已过,却少有雪花飞扬,人们纷纷被折腾被感冒,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这样问题就来了,人怎么才能做到平衡雨水和雪花的多寡呢?人怎么才可以做到风调雨顺天顺人愿呢?
曾经,“人定胜天”甚嚣尘上,终归偃旗息鼓,转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看来,大自然固有的运作规律和造化是不可违逆,也没有必要违逆的。
作为人,是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的,尤其是管不了老天爷的事情的。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充其量,只可以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终归得顺应四时八节,接纳雨雪冰霜,自觉地尊重各自的规律,与天下万物和谐相处。如若一意孤行,甚或背道而驰,难免遭遇报应。
君不见,天底下的事情莫不如此。有高就有低,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白就有黑,有香花就有毒草,有正义就有邪恶……。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假如仅有一面,或许就显得突兀而不合规范了,自然也就不成其为硬币了。
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诸如此类,我们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客观存在,无可偏废。
天旱了,大家一起去抗旱;天涝了,大家一起去排水。就如最近的大范围降雪,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这是个问题,也是个“麻烦”,可是只要大家一起上街除雪,问题和“麻烦”就会逃遁了,人际关系反而顺畅和谐了许多。
所以,大树的选择不失为明智:即便是不需要的成分也是在坚实着自己的根系,支撑着自己抵御着风寒雨露、地动山摇的侵袭。
自然界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当怎样作为呢?
在遵循社会规范的原则下尽可能地有所作为,可能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但是,人是复杂的,想法是有差异的,冲突也是难免的,但冲突并不可怕。
很多的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亲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冲突,因为我们认为它是问题才存在,因为我们觉得它不好才泛滥,因为我们在意它才被深深地影响。
换言之,很多问题是被我们的问题的观察方式所创造出来的。
假如我们改变一种观察方式,或许不再是问题,甚至许多的“麻烦”成为生活的滋养也不一定。
那么,如何变幻多个视角,如何重新解读问题,如何给问题重新赋义呢?
我们发现,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不论你如不如意,讨不讨厌,都得活着,而且要努力地使自己活得好一些。
在这个充满“裂变”的时期,在这个空前焦虑的时代,我们不妨放缓脚步,静下心来,慢慢地去熟悉一些“慢生活”方式,使我们重新回到人的本性和生活的本来层面上。
天,地,人,宇宙万物,都是需要我们去宽容的、接纳的、敬畏的。
由此,我们才有可能成长为一棵大树——庇护着我们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