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一席演讲之《黄河慈善厨房》(Tony Day)时,演讲人说他做了卖掉公司的决定后,一直感觉心里不舒服,但又想不明白原因是什么。于是他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去了解这个感觉,因为他觉得需要处理好这个感觉,不能一直带着前行。
这番话触动了我。因为我也一直有不舒服的感觉,也不太明白这个感觉究竟来自哪里。意识到这个感觉后,我继续生活好几年,直到现在也没想过像他那样认真地去想明白自己的这个感觉。可能这也是我情商低的表现吧,对情绪太不敏感。
那么一直以来,我都是背负着轻度的坏情绪在工作和生活,怪不得总觉得郁郁寡欢似的,无法全情的投入到各种事情去(看网络小说逃避现实以外)。
那么我究竟是哪里不舒服呢,是天性与环境不适应吗?还是不想认命?还是迷茫?
其实自己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只是不愿意面对吧。根据《人生的智慧》,如果一个人不能充分发挥上帝给予他的才能,那他就是不幸福的。嗯,因此,也许我的不开心,来自于:我的能力过大,心太大,工作中这些能力和本事都用不上,自己的价值没有充分的体现到吧,哈哈哈……
浑浑噩噩就三十来岁了。要论自己的一辈子要什么,从小时候的科学家,降到推进人类的进步,降到在地球历史上留下痕迹,降到推进本专业技术的些微进步,降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真是像周华健《一起吃苦的幸福》里所唱,“我们越来越爱回忆了,是不是因为不敢期待未来呢?你说世界好像天天在倾塌着,只能弯腰低头把梦越做越小了。”
想想中国的教育,确实缺失了“教育学生想明白自己这一生想要什么”的部分。当自己觉醒时,已经发现被生活裹挟着难以改变了,或者失去改变的勇气了,真的钝钝的痛苦,绵延至今。
如何突破呢?暂时还没有答案。做好工作之余,多读读书,多挣点钱,生活过的舒适点,尽快树立人生长远的目标,并有计划的朝着它前进吧。
以后啊,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如果情绪比较难懂,就正视它,拿出专门的精力去想明白,然后或接受现实隔离坏情绪,或行动起来顺从号召、改变现状,再继续全心全意地过日子。加油啊,不管怎样,不能辜负生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