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泰坦尼克号》里的一幕场景:当所有的人知道船要沉没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四处寻找生存的机会。两千多人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各处乱串。而有那么一群人却很淡定地给大家演奏协奏曲。
他们是船上的乐师。影片里没有给他们名字,只在当演奏一曲又一曲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人听他们的演奏,约定好的最后一曲,然后各自也去寻找生路。大家告别后,有人说到:再见,华莱士。才知道其中一个小提琴手叫“华莱士”。
也就是这个“华莱士”,依然站在原地,环顾四周,又深情陶醉地拿起小提琴。刚刚离开的其他三个小伙伴,听到琴声,不由都停住了脚步。
不约而同又向华莱士走去,重新演奏了起来。
这是一首永恒的“弦乐四重奏”。他们永远活在最美丽的时刻。比起那些抢妇女儿童的座位苟活下来的人,他们是幸福的。
伴随这个背景音乐出现的画面有因为刚愎自用懊悔不已的老船长,有躺在床上紧紧相拥的老夫妻,静静地一起等待死亡,还有年轻母亲对尚小孩子述说美好的童话:“此后他们在一起,幸福生活了三百年,在那个充满永恒青春与美丽的地方”……
面对死亡,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反而是最从容的。
面对青春呢?
因为一首弦乐四重奏《恋の予感》的歌曲,而看了宫九导演的校园剧《对不起,青春》。
日本的电视剧总是用夸张而又细腻的手法,来讲述一个个普通或者励志的故事。男主角原平助是一个善良但又胆小甚至有些懦弱的31岁的高中老师。他一直坚定地在东高任职辅导员老师,希望东高男校和隔壁的三女女子高中合并,来弥补当年因为自己幼稚的行为导致礼拜堂失火事故,并让两所学校分崩离析。
原平助在赎罪的路上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天生乐观又有点无厘头的他总是可以给身边的人一种莫名的信任感,结局自然是圆满大结局了。
不得不说比起韩剧大长腿欧巴们给我们的浪漫温馨,日剧里的各种类型的“帅哥”,甚至有些歪瓜裂枣的男团演绎的青春偶像剧更让人印象更深刻。
多年后,早已忘记那些长腿笑不露齿含羞腼腆的韩国欧巴们,反倒记得那些长相特征明显的小短腿们,比如二宫和也、松本润、堂本刚等,当然还有这部剧的锦户亮66,身高都不超过175CM。
这个是我青春的一部分吧。没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和使命。但却和原平助一样,乐观得守护自己的善良,面对自己不完美的青春,给自己一次机会向青春说:对不起,青春,我们毕业了。
谁说青春一定要完美呢?
苏打绿的主唱吴青峰,在大二时候曾经一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害怕见到人,甚至不敢面对朋友。这样的时期,他对任何都不信任。
后来有次,被强逼去远行散心,在垦丁的车里,看到了窗外无尽的大海,他有些惊呆了。脑海里是一群飞鱼在海面上跳动的情形。就那么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抑郁症好了。
之后他给自己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答案,只要现在的自己快乐,就足够了。
他的《飞鱼》就是那时候灵感创作出来的,而我最喜欢的是“弦乐四重奏版本”。欢快的提琴声更能表达他想要分享的喜悦和跳动的青春心情。
以上是陪伴我青春的印象深刻的电影和故事,还有这些“弦乐四重奏”。
接下来,科普时间到:
1.什么是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并且一个声部只能有一个演奏者的影月演奏形式。
2.发展史:
16世纪欧洲宫廷开始萌芽,到18世纪由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以83部弦乐四重奏定型而使其确立为室内乐的代表音乐形态。
四重奏的创作、演奏以及欣赏都需要相当高深的修养,因此可以说,四重奏是欧洲古典音乐中最“雅”的形式。到20世纪,一些拉丁美洲作曲家尝试将本土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引入弦乐四重奏,一些美国的作曲家还尝试使用爵士乐的素材进行创作。
就是因为这样的不断尝试,不断融合,才有了接近我们普通听众的歌曲。就如上面说的苏打绿的《飞鱼》。
3.代表作:
在欧洲音乐史上,海顿之后,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都创作过很多优秀的弦乐四重奏作品。最经典的当然是海顿的《皇帝》、莫扎特的《狩猎》。
而对于国内,这个算是泊来之品,所以很多传统的戏剧和歌曲,会由弦乐四重奏的版本,比如比较流行的《白毛女》、《茉莉花》等。其实中国也由中国特色的弦乐四重奏,乐器就用:二胡、琵琶和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