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刘海东做梦也没有想到,继子靠一己之力完成了终身大事,还给她和老伴安排了养老房。
那些曾经嘲笑刘海东傻付出的人,也不自觉地闭上了嘴。
01
刘海东出生在豫东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5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只能跟着哥哥过着漂浮不定的日子,嫂子进门兄弟两个的日子才安定下来。
此后的日子,嫂子在家操持家务,刘海东和哥哥倒卖点小生意养家糊口,空闲时间帮助带侄子侄女。
眼看着刘海东成了大小伙子,嫂子央求人说媒,多半人家不愿意女儿嫁到没有公婆操心的人家,这事就被耽搁下来。
其实,刘海东内心有中意的姑娘,是邻村的小翠,无奈小翠的父母看不上刘海东的家庭,强行给女儿说了人家,小翠抗衡父母的方式就是服毒自杀。
小翠的死击垮了刘海东最后一点意志,一下子消沉下去万念俱灰。哥哥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大西北的舅舅把刘海东带走,要不然会出人命的。
新的环境让刘海东忙碌起来,不但要帮助舅母管理土地,还要帮助家里放羊,偶尔还带带表弟和表妹,刘海东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
团场包产到户后,刘海东在舅舅的帮助下加入了职工队伍,名下有自己承包的土地。
表妹们陆续出嫁,最小的表弟还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市里工作结婚。舅舅舅母陆续退休,在郊区购买了一院平房居住。
当时舅舅想把刘海东带到那边发展,可是刘海东适应了这边冬冷夏凉的天气,每年只种植一季作物,冬休半年,坚持留在原来的连队生活:夏天种地,冬天养几只羊打发日子。
虽然也有人热心介绍对象,刘海东的个人大事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就在刘海东四十岁那年,有人给介绍了从内地过来带着一儿一女的秋香,两个人走在俩一起。
02
秋香老家在甘肃从小没有读过书,干农活、放羊伴随着她长大。
二十岁的时候,二哥一直找不到媳妇,父母跪地求着秋香给哥哥换个媳妇:“香,你看你哥都这么大岁数还没有媳妇,总不能看着哥哥打光棍吧!”
“把我嫁出去,彩礼给哥哥娶媳妇。”秋香明白父母是打自己的注意,身边的父母都是这样的。
“这不是钱能解决的事……”老父亲吸着焊烟探口气,“你哥他犯过事名声不好,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
不管秋香内心怎样抗拒,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让秋香屈服,经人介绍两家换亲:秋香到对方家当媳妇,对方家的姑娘成了秋香的嫂子,没有彩礼同一天办婚事。
秋香的男人比秋香大三岁,身体不怎么好干不了重活,秋香成为了家里的棒劳力,换来的媳妇公婆也不当一回事。两个孩子顺利出生家里的负担更重了,男人尽可能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维系着家庭。
女儿两岁的时候男人病倒了,家里没钱去医院只能在家挨着,秋香更累,不但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男人,地里的活一样也不少干,心中的委屈给谁说呢?
男人熬了一年多终于走了,秋香娘仨的日子更难,无奈之下只好拖着两个孩子到边疆投奔另一个哥哥。
这个哥哥早年跟着乡邻在西部打拼,挣了第一桶金后租赁了几十亩棉花,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突然多出三张嘴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为了给俩孩子一口饭吃,秋香没明没夜帮哥哥家干活。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干下去,可是秋香的身体又出问题:子宫肌瘤必须切除!
毕竟是自己的妹妹,哥哥无奈之下送秋香去地区医院做了手术,没有医保全额交费,嫂子骂骂咧咧:“还有两个孩子要养,生病又花钱,这日子还过不?”
“我也没有办法,总不能看着她死吧?”哥哥也无可奈何,“她死了俩孩子怎么办?”
“病好了赶快给她找个人嫁出去。”嫂子恶狠狠地吼道。
介绍一个本地男人,相中秋香但有个条件:“只要女儿不要儿子。”
“死也要和俩孩子在一起。”这是秋香的底线。
后来一个热心的大嫂想到了婆婆的邻居刘海东,觉得他们两个挺般配的。
03
那位大嫂联系了刘海东,说了秋香的情况,那一刻刘海东想了很多:“自己孤身一人也需要个伴,也能给娘仨一个家。”
刘海东第一次过去见面购买了米、面、油,还带了一部分现金,态度跟明确:“不管你看上看不上我,这是我给俩孩子的心意。”
久违的温暖让秋香感动,同意去刘海东家看看。
没几天那位热心大嫂就带着秋香到了婆婆家,亲眼目睹刘海东的状况:此时的刘海东住在舅舅留下的大院子里,有住房还有几只羊,承包一套土地,没什么存款日子也能过下去。
秋香没有别的选择,同意和刘海东过日子。
娶亲那天,刘海东的表弟找了一辆商务车去带着父母接的亲,走到市里给刘海东和秋香母子每人购买一套新衣服,整套的铺盖也早就备齐,一大家人浩浩荡荡回到刘海东的家里。
早就有朋友送一只羊过来宰杀猪肉招待一大家子人,关系好的朋友给两个孩子包了红包,这让秋香倍感温暖:母子仨漂泊这么长时间终于有个家了。
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住房,情不自禁开口叫刘海东爸爸,刘海东欣慰的同时倍感肩上的担子不是一般的重。
刘海东找连队领导给孩子办了入学手续,连队又给他们家申请了低保,日子才得以坚持下去。
从此,秋香在附近放几只羊,刘海东管理土地,周末儿子和姑娘放羊,秋香在家搞家务。
那一年风调雨顺,刘海东地里收获不错,拿出一部分钱又购买了几只生产羊,然后凑了一笔钱让秋香回娘家:“把这些钱还给你哥哥和嫂子,做手术花那么多,他们也不宽裕。”
“钱还给他们,咱们一家怎么生活?”秋香明白一家四口人开销不少。
“你欠着他们的人情心里也不得劲,其它的事我慢慢想办法。”刘海东不想让秋香为难。
那个冬天刘海东主动到加工厂做流水线工人,工资虽然不多一家人生活没有问题,回家热汤热水,儿子和女儿也忙着端茶倒水。
“人生如此,我也知足了。”刘海东发自内心地满足。
03
常言说:“有赶东集的也有赶西集的。”
多半人都感叹:“刘海东苦尽甘来。”
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传来:“刘海东你图什么?老婆又不能生育,替别人养孩子,养大了人家放飞,你鸡飞蛋打。”
“不管那么多,孩子叫我爹,我就把当爹的责任扛起来。”刘海东摆摆手不多说什么,对方没趣也就闭口。
刘海东的态度让秋香很受用,除了操持家务把刘海东也照顾得很好,出门在外穿戴整齐。
不知不觉间儿子初中毕业,考高中没有希望,刘海东就拖表弟把儿子送到师部技校学习好歹有一技之长。
儿子读书期间周末两天都去干零工,两天的收入基本能涵盖一星期的生活费,暑假可以干两个月,自己的吃穿用度基本能解决;女儿初中读完就到饭馆当服务员,自己养活自己;刘海东夫妇的压力终于减下来了。
无论两个孩子什么时候回家,都会给刘海东买一条烟,给秋香买点吃的,刘海东曾经感慨:“有的亲生儿子也不一定有这俩孩子好。”
“你对他们好,人心换人心。”秋香很知足。
儿子技校毕业被团场统一安排去管理试验田,别的孩子觉得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没必要那么费心,而刘海东的儿子尽心尽力,一点也不偷懒,秋收的时候他管理的那一块地产量最高。
踏实、敬业、能吃苦,这是领导们给这个小伙子的中肯点评,紧接着把他安排在山南的园艺连队做连委工作,这是刘海东不曾想到的,连忙给儿子购买一辆代步车方便工作。
连委的工作早九晚五,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支配,儿子在附近的农村流转了一份土地,早晚去地里干活,白天正常上班,抽空回山北的家看望刘海东夫妇,生活用品不用说安排得妥妥当当。
04
临近退休那几年,养牛行情比较好,刘海东和秋香转行养牛,地里的下脚料基本能包住成本,不过要辛苦一些。
即便退休刘海东家的牛还继续养着:“儿子大了,将来结婚买房都是大事。”
然后夫妻两个又把住房重新装修一遍,还更新家具,哪一天儿子领对象回来也好看一点。
刘海东的心意儿子理解,但他不想让继父太辛苦,一直自己想办法挣钱,流转的土地收入还行。
女儿在打工的时候,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人,婚后去了男方那边发展。
儿子在工作地遇到了一个开店带孩子的女人小芳,小芳的儿子刚刚一岁那年老公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母子两个痛不欲生。逝者已失去,活着的人还要生存,小芳带着儿子依然经营着店铺。
也有好心人给小芳介绍对象,条件好的嫌弃她带着儿子,条件一般的人也有孩子,就这样再婚的事被耽搁下来。
刘海东的儿子和小芳认识也是一份缘分,那天他去买东西,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哭闹不止,出于爱心他把孩子抱在身边哄着,怎么都没有用,不经意间问小芳:“孩子不会生病了吧?”
正忙着的小芳赶忙停下手里的活接过孩子一看,孩子真的发烧:“怎么回事?”说着说着眼泪就要留下来。
“快去医院!”刘海东儿子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向门口的车走去,小芳管好店门紧随其后。
经检查,孩子患上了肠梗阻,灌肠、通便折腾半个晚上,孩子稳定下来,刘海东儿子才叫了外卖。
第二天早晨,他早早来到医院送来早点,小芳感激不尽也不经意间问了问题:“你这么折腾,怎么给媳妇解释?”
“我一个人,不用给谁解释。”他的一句玩笑让小芳欣慰不已。
一来二往,因为孩子,小芳和他熟络,刘海东儿子也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盘托出:“要不是我继父,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儿子有这么好的运气就好了。”小芳有意试探。
“谁给孩子当继父是他的荣幸。”两个年轻人一点就懂。
两个人的关系水到渠成,小芳在本地有住房,可是刘海东的儿子执意在市里重新购买房子:“将来孩子上学就到市里读书,教育资源好一些。”
刘海东的儿子拿出仅有的积蓄按揭了一套140平的房子:“以后我父母冬天可以过来住,咱俩忙,他们也能照顾一下孩子。”
男人这么体贴,小芳还能说什么?
为支持儿子,刘海东主动出了装修费。
05
刘海东原计划再养两年牛,等秋香拿上社保工资再做打算,可是意外发生的太突然。
那天他粉碎草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左手中指,儿子儿媳得到消息赶忙驱车两个半小时带他去市里医院处理,然后连夜又把他送回家。
来回途中儿子儿媳都建议:“再也不要养牛了,你们住得远我俩照顾不到,我们回去看房子,给你俩买个带院子的房子,夏天住在平房,冬天到楼上居住。”
让刘海东夫妇没有想到的是,第三天儿媳妇就看好了本地的房源,三套院子让刘海东挑选。最终一院两亩大的院子被锁定,主房是四室两厅的住房,还有意见车库,两间库房,后院有温棚种菜,前院是各种果树。
儿媳妇还贴心告诉刘海东:“爸,我知道你和妈闲不住,在院里种菜、种瓜都没问题。”
儿子也打趣:“我还流转几十亩棉花地,没事的时候出门转转。”
儿子儿媳的贴心让刘海东感激不已:“我何德何能摊上这么好的儿子儿媳?”
“就你当时无条件接受我们母子三人,你就该得到这些。闺女远咱想不上福,多少有点遗憾。”秋香这样说,心里也牵挂着女儿。
“前一段不是还寄过来那么多特产,心意到了。”刘海东很欣慰,脸上的皱纹也跟着跳跃起来。
其实,刘海东一家的结局不是偶然,而是三代人设身处地为对方付出才有的结果。
舅舅把刘海东带出老家的尴尬境地,成为一名农场职工;
刘海东无条件接受秋香母子,他的善良根植在儿子心里;
而儿子面对小芳母子的遭遇,用自己的经历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三代人设身处地付出,让彼此都得到了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