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会受环境的影响。
90年初时,妈妈嫁给了我爸,那时候人穷,没有要求简简单单结了婚,没有什么花哨,没有仪式,更没有任何承诺。
90年在即将进入腊月的时候我出生了,出生在河面都要结冰的季节。那时候的冬天是真的很冷,那时候的凉,才叫凉的彻骨,月子里的妈妈没有得到婆婆的照顾,也没有得到自己老公的照顾与体贴,自己扛着虚弱的身体,在冰冷的水里洗衣服与尿布,熬过了一天,两天,熬过了月子,愣是熬出来一身的月子病。
爸爸愚孝,什么都听爸妈的。就因为我是女孩,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所以他们就从来没有善待过妈妈。妈妈也就想着一心为了孩子,咬牙挺着。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几乎实在爸妈的争吵中度过的,他们甚至动手打架,当然妈妈不敌爸爸一半的实力,被打的鼻青脸肿,小时候因为太小去拉架,被爸爸一推,一个趔趄碰的鼻青脸肿。然后去喊爷爷奶奶去劝架,得到的回答无非是:爱打打去,跟我们没关系,打得过打,打不过受着。那时的我也不懂得人世的无情,喊不动爷爷奶奶,那也不能让自己的妈妈挨打。只得跑回家,护着妈妈。后来长大懂事了才知道,在这一次次打骂的背后,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添油加醋,煽风点火,爸爸的愚孝,就变成了妈妈的罪大恶极,最后就演变成了一场家暴上演。
之后处于叛逆期的我不善言辞,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自信,缺乏安全感,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臆想。做事说话也是乖张极端,妈妈经常暗自落泪,那时也知道自己不对,但就是觉得只有这样才觉得自己无敌。谁也伤不了我半分。
自从远离爸妈,去上大学之后,在大学里遇到好的同学,好的舍友之后,我的性格才是转变,被她们的热情打动,自己开始变得爱笑,话多,阳光了许多。假期回家,待在妈妈身边,总是会跟妈妈聊很多与同学之间的趣事,家庭氛围也由之情的冷清变得喧闹。妈妈说:这一年我变了许多,变得越来越好了。妈妈笑了。
之后我跟妈妈说:我爸愚孝,从不认为自己有错。油盐不进听不得别人半点意见,不要跟他争辩,伤了自己的身体。再者不要在弟弟们的面前争吵了,争吵环境下的孩子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行为乖张暴戾,以此把关注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为了达到此目的,甚至自残。生活在和谐,宽容中家庭的孩子,就可能心态平和,待人真诚,自信。
多年之后,爸爸还是一如既往的愚孝,爸妈还是经常的拌嘴,只是不似从前那般激烈,妈妈变得不再固执的非要在吵架的事情上求个说法,她选择了放过自己,也变得阳光,积极。弟弟们依然的善良,阳光,待人真诚。我已成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儿时的成长环境与孩子的爸爸约定,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在孩子的面前争吵,口出污秽之词。为了孩子不会变成儿时的我们,做到宽容,忍耐,相亲相爱,自信,积极,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