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词解读】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书童阅读】
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皇帝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曙光穿梭,岁月涌动,到了秦穆公的年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准则是一种极不文明的残酷行为,《黄鸟》一诗,便是一个例证。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前进。
“三良”,是指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是当时秦国的三位贤臣,为秦穆公霸业立下过汗马功劳。秦穆公死时,除以170个活人殉葬外,还要“三良”一起陪伴于地下。秦穆公杀三良以殉葬,秦人莫不痛惜,写以此诗,表以慰藉。
诗词借用黄鸟的哀鸣表述秦人对于三良之死的哀伤。也从侧面说明三良在秦人眼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非常深入民心。
虽说三良殉葬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或许是秦穆公的不得已而为之吧。站在秦穆公的角度看去,在他生时,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完全可以镇住早已深入民心的三良,倘若不已殉葬的名义将其除去,那么,在他死后,凭借三良的势力,赢氏一族的基业能否在他儿子秦康公身上保住还得另说。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秦穆公的先见之明,秦康公谋略、武力皆不如穆公,这也使得他在位期间,秦国从穆公时期的霸业顶峰迅速衰败的原因。倘若秦穆公临死之际不除掉权臣三良,那么,凭借康公之能力是无法镇得住三良的。倘若权臣当道,皇室后裔的下场是很明了的。后面一幕幕的历史足以证明着一切。不是穆公残暴,是我们错过了穆公,也是我们太过相信“三良”的为人。所以说,秦穆公让“三良”殉葬,并不是穆公残暴,而是他要借用殉葬之名义为康公剪出异己,也是为了秦能够平稳过渡到下一代所做的必不可少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