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上,总有一两个表现与众不同的学生。
这不,早读已经上课3分钟了,还有三名同学未到教室。我看他们迟迟不来,就挨个进行询问,了解原因。我走到第一个空位置问:“滕××怎么还没有来?”有个学生说,他是值日生。我点点头,又来到下一个位置继续询问道:“郭××是值日生吗?”有个同宿舍的同学说,今天他不值日。正说着,滕××打报告,进来后,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刘××不好受,郭××在宿舍里陪着他呢!”我听了后,就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就让滕××回自己座位读书了。这事儿班主任已知晓,我也就没有再深究。
刘××是他们班的一个“妈宝男”,每个月总有几天耍小孩子脾气想家,找些理由回家,我估计今天可能又是老毛病犯了。他的班主任曾和我说过,刘××这几天又有点想家了,没有精神头上课。郭××又是一个极度乐于助人的学生,只要班级内有一点事儿,他都会放下一切去助人,只要可以逃避学习就好。
可等了会儿,这两名同学仍然没有出现。我就告诉滕××同学说:“现在你回宿舍,让郭××叫来上课,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儿,就不用他在那儿守着了。”
不到二分钟,他们几个就都回来了。郭××径直走到我面前,向我说明原因。我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了,并告诉他,你乐于帮助同学是好的,但是你要学会判断某些问题的真实性,刘××就是想家才会如此表现。你在宿舍陪着他,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更是助长他的坏毛病。希望你以后不能出现类似情况。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和我说,老师我知道了。我告诉他现在赶紧按照我在黑板上写的要求去读书吧!
此时,我去观察刘××的表现,他就是情绪有些低落,没有什么异常。我走到他身后,用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发热的迹象,也就没和他说什么,继续监督学生读书学习了。
对于“妈宝男”这类的学生,我们老师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多关注多关心他们一点,让他们在学校能够找到心灵依托,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减少想家的时候念头,逐渐适应住宿生活。我们也要多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自己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学会自立自强,不要总想着在妈妈的怀抱里不出来。同时,我们必须要做好家长的沟通工作,和家长明确自己的班级管理要求,让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不要总是一味地迁就孩子,顺从孩子的意愿。
对于在学习之外的事上过度热情的学生,我们不能很好地改变他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做法,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利用好他的热情,多多地给他安排学习方面的任务。我给郭××安排了固定的任务:让他把每次小测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登记,并要求改错后他进行初次检查,然后再由他收齐交给我复查,在无形中让他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了。现在这件事他做得非常好!
我们做教师的也要努力学习,增强教育智慧,提升教育魅力,让学生在老师身上产生归属感、依赖感,我们的工作就接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