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青年作家的文章,有个观点很有意思,关于现实主义,让写作者不要一心只关注自己对身边的事情产生的喜怒哀乐,会有一定狭隘性,因为会带有更多情绪化,私人性,幻想性内容,最后文章就会变成自己记录身边事物的账本了。也不是说身边现实无价值,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普适性,超越性的有效现实,就不会写出出色的有普遍影响意义的文章来。 我也只是似乎发现了些什么真谛,其实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毕竟我想我以后的写作越来越贴近现实,像我的朋友一样和我嬉笑怒骂而已。
的确身边发生了事情,我会立马按自己的逻辑一股脑儿记录下来,更像是自己的发泄或者记录的账本。但的确世界在每个人眼里的解说不一样。的确世界也需要每个人的思想荟萃,但优质的文章更多的是针砭时弊,能够看到事情发展的社会因素,甚至上升到整个时代风气乃至国情,所以就需要作家不只是华丽词语的堆叠,情绪的洋洋洒洒,更多要结合身边的一切小事看到事情的本质与核心,给人以点拨心智,以警醒人心,又或是普遍性的对人性的鼓励,对整个时代脉搏跳动的把握,社会习俗,风气的一些现实的反应,而不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看法上一直作情绪化的言论甚至煽动,思想的荼毒和影响最厉害,的确作为思想的传播着的确要时时留心自己的言论是否片面化了,是否偏激。说得现实点,我来简书是来找对我人生有帮助的文章,而不是想知道你今天哭了吗烦躁了吗,就算看到你的情绪,使我产生共鸣,但最后我也想知道你是怎么面对怎么去解决目前的处境呢。
结合自己,说到了我的重点,导致我日后翻看以前的文章就看到了稚嫩的自己,很多是自己推测的,理所当然的内容,其实没有经过系统的经过了解,没有足够现实化,但证明我也在慢慢进步了。
身边的事情其实每一件都有脉络可循,的确不能砍掉自己认为不要的情节。纵观全局,才可能更好地接近现实情况,客观看到自己生存的环境,这也许就是大作家与小文人的区别之中的一方面吧,毕竟我不懂,还在按图索骥,希望能循着前人的石头过河。
慢慢地想让自己知道,不要天天我以为我以为,以前上班犯了错我每次都站在自己角度思索问题,然后前辈一番讨论才发现自己看问题太单一了,慢慢学会了关键时候少说话,因为的确你不确定的事情说出口仿佛真的对人对自己都有影响,我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成熟。一切找答案,看书,问前辈,自我经历,去在日后的人生中寻找才是我该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