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纪伯伦这个人,名字听着很是熟悉。然而,仔细想想却不知是谁。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很多年如此,可以说是性格如此。
对于小孩,我可能话语权不多,因为我自己一直觉得自己虽然心智成熟,但对于要生一个或者抚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怕。一直以来,应该说在很多年前,我就决定自己以后不会要小孩。
也许是因为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对于自己思想上的一些影响吧。这个没有深度思考过,不过说实话我还想从来也没有对于哪件事有过太过深度的想法。这一路成长,唯独此项,百折不挠。
所以说,后半句的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我只是觉得很是深奥。
记得小学上学时,老师在我的教师评语一栏里写过,此学生擅长举一反三。那时候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模仿或者说抄袭,直到后来做烘焙的时候,我也是看过别人做一遍之后就会很快学会。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说生命对于自身渴望?我对于自己 的渴望?我想了半天,我渴望什么?由此展开的,是熟练的框架思维模式。自身:分为几个层面?哪个与生命更加匹配?
哈哈!想起来觉得有点可笑,这是我对于未来渴望,是可以理智的去分类的吗?难道应该是这样?
不应该是本能的趋向而行吗?
这篇是按照见感思行的框架来写的。
最后的这个行,真的不知道如何写下去。每次离开家去上班的时候,我的习惯是带着平板,因为在出发前,觉得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写,要在空闲的时候进行深度的思考,对于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副业如何展开,总之,我太需要梳理的自己的思绪。
然而现实是,想多了。
或许,这就是我对于自身渴望不够强烈吧。所以我在写了这么久还是不知道上面的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想要有自己的小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