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今天迎来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一一惊蛰,又称“启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惊蛰节气春雷震响,惊醒蛰居的动物,故曰“惊蛰”。
从此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世间万物在地气上升和惊蛰声中缓缓醒来,走向繁荣生息。这便是“惊蛰”的含义。
从蛰伏走向奋起,从沉睡走向苏醒,是惊蛰中包含的最耐人寻味的意蕴。细细品悟,原来是一种大觉醒。
时机不到,学会蛰伏
人为什么需要蛰伏?
一为保存自己;
二为等待时机。
纵然你有才华和潜力,但是没有足夠的能力和机会,这时乱出风头就很容易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是来自别人的直接打压,或者是自己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所以《周易》中说:
“龙蛇之蛰,存其身也。”
时机不到,纵然是英雄豪杰,也只能处处碰壁、不得施展。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此时能知沉潜,方为识时务,才是真豪杰。
天时是大势所趋,网络戏称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地利,是适合你展现才华和抱负的环境和平台。人和,是你的经验已经积累够,你的定力已经锤炼成,你的才能已经锻造出。
当这些不具备呢?就要学会蛰伏,在忍耐低调中保存自己,在自我修炼中等待时机变化,直到万事俱备,东风吹起。
所以《周易》云: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管子》说:“时则动,不时则静。”
这值得我们一再领悟。知自保,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时机一到,惊而奋起
蛰伏和沉潜是手段,时机来临时能够一飞冲天,才是目的。这个过程就如压弹簧,弹簧压得越紧,等到放开时就跳得越高。
所以成大事者,不仅在时机不到时能沉得住,在时机到来时更要能奋得起。蛰,是为了惊。
为什么蛰伏有利于奋起高飞?
一个蛰伏的人是身处事外的人——他是局外人,能够站在局外观察和思考他人以及外在的环境、变化和趋势。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而更容易看清、看透。这就会训练出一种见识和眼光。
时势的特点是厚积而薄发,来得慢、发得急、去得快,往往转瞬即逝,于是能不能具备看到、看准并及时抓住的眼光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所以《菜根谭》中说得好: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耐得住寂寞,其实就是在积攒未来成功的分量。
惊蛰,原来是人生的一种大觉醒惊蛰,是从沉睡走向苏醒。人生,也需要从迷执走向觉醒。
春雷响,万物长,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醒来。愿你春安,愿你如意,愿你不负春光,不负自己!
(图文部分整理源于网络,向原作者致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