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答题
1,请综述本学期学习《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一书的经历、收获与启发。
着重突出本课程学习,对你认知的改变以及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避免机械摘录原文或讲义中的理论,成了知识点汇集。
2019年春季,我选择郝晓东老师的《教育经典解读》,跟随大家一起学习了《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一书,郝老师把三本经典书籍《教育的目的》、《教育人类学》和《儿童的人格教育》里的精髓部分集中汇编成册,从中提出影响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目的与节奏、遭遇与危机、空间与时间、气氛与信任、语言与深描、自卑与超越。
在本学期初,我买来了这三本书,连同郝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都放在枕边,开始心里有点胆怯,觉着这四本书我能全部看完吗?能跟上郝老师讲课的节奏,啃读经典,把书中的知识融汇贯通吗?不知不觉,一路走来,我的焦虑是多余的,虽然我没有方娇艳、张海英、程景轩、穆勒滚等那些优秀的老师理解透彻,但是也有一定的收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些启发。
首先,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智慧。在我接触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之前的40多年里,我一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掌握更多的知识,因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人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让人聪敏有智慧。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尽管很多时候是运用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两脚书柜,结果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只是一些死知识而已。
学习了《教育的目的》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了,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虽然智慧离不开必要的知识,但有知识不等于必然有智慧。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没用的死知识,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更多的时候,着重强调学生灵活掌握基本概念,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尽量运用自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重点培养孩子们的智慧。
在《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中,我还学习了教育的节奏:浪漫--精确--综合,这是怀特海的教育节奏论,如果把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从教育节奏论阐述,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儿期3-6岁正处于成长中的浪漫期,在这个阶段,需要用大量的童诗、童谣、绘本来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下生活成长,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使他们的浪漫阶段足够丰富多彩,为后面的精确阶段和综合阶段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学经典盛行的今天,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两三岁上幼儿园时,就着重引导孩子们聆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小学阶段更是学习甚频繁,我也曾这样做过,在小学一、二年级里,让孩子们买《大学》、《论语》,曾让他们记忆背诵,虽然也确实记忆了一些国学经典知识,但是对孩子们浪漫阶段向精确阶段的过渡,可能会比较困难一些。
其次,人生因遭遇而不同,有时,在遭遇和危机中塑造自我。遭遇与危机,是郝老师根据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中,反复强调出,人生中有好的遭遇,也有坏的遭遇,有时,我们会因为遇到坏的遭遇,而一蹶不振,消极颓废,还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在遭遇中奋发努利,在遭遇和危机中塑造自我。
最后,自卑是人格形成的内驱力,阿德勒认为自卑的相对应的是超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自卑不可怕,自卑可以激发我们内在的动力,从而奋发努力,超越自我,成就自己,不要发展成为自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