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侯小子残石》又名《小子残碑》,无年月,隶书。1911年出土於陕西长安,现藏故宫博物院。《朝侯小子残石》碑阳存十四行,行十五字,碑阴漫漶存十字,共198字.残石首行有“ 朝侯之小子”等字,故得名。残石年月无存,曾有人定为西汉刻石,但番其书法,是成熟的隶书风格,应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字体秀美飘逸。笔法劲健。秦文锦评谕此残石说:“书体的《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 。其笔划完好。在现存为数很多的汉代残石之中,《朝侯小子残石》的书法属於“ 上品”。
此碑以字体韶美,律法劲健闻名,秦文锦评论它书体在孔宙与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哉!《小子残石》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在汉代诸碑中相对中庸,介于秀丽和浑厚之间。
以上是整理微信公众号及《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相关的内容摘要整理而成。本周临习的小子残石,个人欣赏而言,是比较喜欢的,我觉得虽然相对中规中矩,却又暗藏着一股力量,给人感觉内敛而有恰如其分的感觉,整个书体会让人觉得安静和平和。
本周的临时,一开始,对小子残石的背景及相关资料,进行了查阅,并且认真感受了,整体碑体的谋篇和布局,与传统隶书的布局类似,行间距较为紧凑,而字间距较大,字与字之间大小粗细变化丰富,错落有致,而使得整体布局平和中又不失灵动。
目前,保持了在书写前,先认真读贴的习惯。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快地进入状态而不是停留在没有思考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了万事万物的相通的道理,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需要提前在头脑中预先思考一遍,而然进入现实生活的创造之中,最后再通过反思而内化,并通过日后的不断实践理解,最终内化。
以下摘自9.29当日记录的心得
今日练习认真读贴,在写每一笔的时候也仔细观察形状,去体会书者在书写时的节奏和韵律,小子残石,整体感觉中立偏硬朗,所以用笔是通常前半截较硬朗,后面比较柔和。今日感觉,书法的韵味都藏在我曾经一笔带过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好比平时化妆的技术,看似表面一样,实则不然。越是高级的妆容,越需要一层一层细心的铺垫和描绘,丰富的美感在于细节和层次的叠加。同理,书法的不同书体的展现,也是有每一个主体特征和细节融合而成。所以,要想掌握好一门书体,就要求对细节把握得越精准,方能后呈现。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本周,对自己的作品完成度基本满意,因为每一次作业,都认真投入体会,并尽量完整地去完成。共计完成4幅作品,均为实临。尽管也有很多的细节的不足,但处于缓慢进步的状态。
本周做得好的:投入度高,作品完整,能够理解字体的关键特征,去体会韵律和节奏。
还需要改进的:控制好笔力,去体会心脑手笔一致生出信心的感觉,培养写字过程中的意念。
回顾和总结一下在进入书写一门新书体过程和步骤:
1.了解新书体的时代,书者及背景资料;
2.结合背景资料,预览整个书体的谋篇布局,以及所呈现出的感觉,去理解书体的主要特征;
3.认真读帖,在读的过程中再次感受其特征;
4.书写练习过程中细细体会,并会自己所写与原文对比找出差距;
5.在下一次书写中,重点针对差距之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