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上有个话题
“你心目中理想的家是什么样的?”
评论中
小伙伴们纷纷说了自己理想的家
奇怪的是
没有人用风格来形容自己理想的家
这倒是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
赋予家温度的不应该是风格
而是人本身
我们居住的家,是除家人之外,和我们最亲密的存在。
当我们和朋友或者房屋设计师,讨论家的装修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装成什么风格?甚至还会有人觉得,如果能装成样板间,那就最好了。
之前有一朋友,想让家看起来温馨一些,所以和设计师商量,把家装修成了美式乡村的风格。
木质的家具,印花格纹的布艺,暖黄的灯光……整体感觉是挺温馨的。
但这个朋友呢,本身是大大咧咧的,很随性,家里的东西经常摆放得很随意,久而久之,就开始变得乱糟糟的。一开始的温馨,早已不知去向。
于是她抱怨道:“为什么我温馨的家变成了如此杂乱,每天回家看到都心烦”。
我说:“家的温馨,从来不是装修风格给予的,而是你自己。如果你本身是温暖的人,你的家才会是温馨的”。
就像陋室铭里说的一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一个人的房间
往往是他/她内心世界的具象表达
看过郭敬明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的文风很华丽,词藻很浮夸,这种奢侈华丽也延伸到他的生活中。
郭敬明在微博中晒出自己的豪宅,古典的奢华、价值不菲的名贵油画、各种名牌的家具饰品……满满的都是金钱堆砌出来的奢侈。
这种奢华的即视感,并没有得到网友们的称赞,更多的却是嘲讽他追求奢侈的肤浅。
从而可见,家是我们的内心影射,我们是什么样,我们的家就是什么样。
3
人和家的关系应该像
“量体裁衣”般的契合
在影视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里,短发女孩麻衣躺在整洁的地板上,洒满阳光的公寓里面空空荡荡,她在享受着片刻的轻松时光。
麻衣有着极其偏执的整理欲望,不需要的东西就果断的扔掉,断舍离被她发挥到了极致。
她的家就是完全取悦着自己。
由此可见“家就和穿衣服一样,美丽的前提是要先“适合自己”,穿给别人看之前我们首先要“取悦自己”。
萧伯纳说
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
家里的美
一排书架
一盆植物
一块入门地毯……
所以
你家的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