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看见,是一种能力

Beauty life

昨天,和儿子探讨本周我们007不出局的作业,他写的文字内容与标题偏离,却又全然听不进去我的提议,在聊天过程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他的那种抗拒。

我就这一小“冲突”在进行自我反思时,突然想起来武志红老师的一句话:“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另一个人的看见。

当“被看见”时,心里所有的防御便可以卸下,只有这个动作发生了,对抗才会消失,接纳才会发生。

01 

回想自己的生活历程:

学龄前,我每学会一条新知识,每开发一项新“技能”,每有开心或伤心的事,都渴望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或是安慰;

上学后,我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同学或老师看到,以此证明我并不差,来满足心中那份常被拿来比较而造成的空缺;

工作中,我保持持续学习状态,勇于挑战新环境、新领域,力所能及地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期盼着领导的看见和赏识;

恋爱成家后,我在认知范围内将小家照顾好,希望自己即使做了全职妈妈,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回望自己走过的这半生,我始终都活在对别人的期待中,总在等待别人的认同,即使不少人都觉得我并不差,我也依然不肯放过自己,所以过的并不轻松。

02 

看见,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看得见自己。

通过今天对孩子教育的反思,我总算得以看见自己过往中优秀的一面。

我打小就会拎着凳子站在比自己还高的锅台上为全家做饭,因为心疼在田间劳作的父母;

自从进入学校生活起,我获得的荣誉证书不断,更是深得各科老师喜欢;

主科老师经常加班给自己开小灶单独辅导拔优,代表学校参赛;特长班报名也是被几科老师抢着要我的名额;

工作后与同期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相比,有新的项目,领导都会优先考虑让我参加。

恋爱结婚后,我们这个小家也常常是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先生十几年如一日地把我当公主一样“供”着,疼爱有加,真正实现了他在婚礼上的誓言:钱他赚,家务他干,孩子他带,我只做我喜欢的事便好;

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小便独立懂事,我们从没陪写过作业,他的成绩却一直保持班级前几名。

朋友们总是戏称我上辈子一定是拯救了银河系。

即便如此,我也是直到此刻,才对不完美的自己释然。当真是:幸福与否,只与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关啊。

03 

“看见自己”这个能力,是建立在早期和父母的互动之中。

因为时代大环境的因素,父母那一辈在初为人父母时,他们传承而来的对待孩子的方式,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严苛教育,时时督促孩子上进。

他们并不习惯认同与肯定孩子,也不会这些方式方法的操作,更不知道肯定与认同孩子,对孩子有什么重要影响。

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不知道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而已。

这种不习惯认同与肯定孩子的习性,我也在不自知的言传身教中将其传承下来,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条件反射地就拎出来用了。

04 

我总说:“让孩子还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只是保持终身成长,然后努力地托举他们,不让自己成为限制他们的天花板,便好。”

今天这件事情的发生,再次提醒到自己:非暴力沟通也好,心理学上的共情也罢,或者更简单一些的感恩日记,还有待持续的刻意练习。

通过持续不断地写感恩日记,让自己看到每一件小事的发生。

所谓“有恩,便无怨”,近几年来内心的平静,都得益于导师要求的感恩日记的抒写。

所以我也立志要通过自己的践行影响更多的人加入感恩的行列,更是在007不出局开了“感恩岛”的圈子,无论有几个人一起践行,我都会始终如一的将这件事做下去。

因为通过几年的记录,我明显感觉到:有了感恩这个基础,看见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除此之外,再加入共情,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1.描述我看见的事实及事实中值得肯定的部分、

2.讲出我对这件事发生后的感受、

3.说出我的渴望(提议)、

4.表达我的请求(请求孩子做什么),

以此来协助孩子看见他自己,并建立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

所谓“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和孩子和谐的关系建立好了,其它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至今运用起来仍显得有些蹩脚。但只有练就好的习性来替换掉旧习性,才有新路可走,不是吗?

与娃儿“斗智斗勇”的过程,成就的也是自己,谢谢娃儿协助我看见自己。

也祝愿每个在看文的你,都能开启心灵之眼,看到生活中各种美好,给自己、给身边人以肯定与鼓励。

THE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