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无趣的人。
可是,我害怕无趣。
和关系一般的朋友或者不熟悉的亲戚聊天,对我来说简直是最痛苦的事情。
是哪里人、在做什么、最近天气如何,这几个再寻常不过的话题存活时间会被无限拉长,追根究底、填补细节。
直到实在说无可说,我们又会把其中一个话题重提一遍,“你刚刚说的XX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而两个人都会很有默契地假装聊得意犹未尽。
1.
因为没办法忍受像我一样无趣的人,所以我最好的朋友永远是开朗的、有趣的、讨人喜欢的。
我看着她们收放自如地在聊天时抛出一个个梗让众人大笑,而我也傻呵呵地跟着大家一起笑。
她们在我的印象里永远精力充沛,好像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跟她们在一起,哪怕是聊“今天天气很好”,都可能会引申到阳光充沛的加州人民是如何生活,聊到美国文化,聊到美英人民如何相爱相杀,一场对话结束,早就忘记她们也只是用天气做了个开场白。
2.
很羡慕自己身边的朋友们那种有趣的气场,我也试图培养自己的“有趣”。
听说读书多的人聊天都很有趣,而我本身也爱读书,所以打算在书中寻找答案。
不幸的是,书也分有趣的书和无趣的书,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热衷于看各类小说,看的还不是普通的都市小说,大约在我心里,“日常生活”就等同于“无趣”,我尤其热爱侦探悬疑类小说。
在这类小说的情节里,永远有你预料不到的事发生,书中的人物也必定采取你猜不到的行为,故事结束前,你万万不可能知道真相。
小说看了不少,不过我的“有趣值”却几乎毫无增长,不过凭着与大量有趣的朋友的相处,以及阅读大量悬疑小说的经验,倒也让我隐约摸到了“有趣”的门槛。
3.
朋友也好,小说也好,其实归根结底她们都遵循了一个原则——
出其不意。
你客气地说“你家乡一定是个好地方”,我说“对呀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大奸臣,有几个趣闻你想不想听?”;
你拘谨地寒暄“你学的是工科呀,一定很厉害吧”,我说“没错我差点就去造宇宙飞船了,可惜那上面不需要建锅炉”;
你没话找话“今天降温了,看样子要下雨”,我说“太阳加了那么多天班,换我我也得调休”。
几番对话过后,不管你说的话是否真的那么有趣,你都已经脱离了对方心里预期的那个答案,想必对方也会打起精神来,跟你继续这段不同寻常的对话。
4.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出其不意”呢?“有趣”也可以培养吗?
答案是,可以。
有的人天生跑的快,有的人后天训练也能成为世界冠军;有的人天生对气味、色彩敏感,有的人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也能成为顶尖调香师、画家,只要找到一项能力的本质所在,绝大部分人都能通过刻意训练获得这项技能。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种:
①在某一项领域付出大量时间。这个方法适合爱好专一的人群,选择一个喜欢的领域,既然喜欢,就成为狂热粉,当你在这个领域的纵深高于一般人,那么围绕着这个领域聊天,你永远能给别人他们不知道的观点和见解。
②在多个领域付出少量时间,但让它们相互联通。这个方法适合兴趣广泛的人群,也许你没办法给出专家级别的见地,但能在大家讨论一个话题钻进牛角尖的时候,适时引导他们联想到另一个领域有共通之处的事物,让这个话题柳暗花明。
③在大家都不了解的领域有所了解。这个方法适合猎奇人群,小众电影、小众乐队、小众书籍,在大家对社会热点、近期热门审美疲劳时,适时给话题注入完全不一样的成分,你也能轻松成为大家捉摸不透、有趣的人了。
5.
与其费尽心思追逐有趣的人,不如自己成为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