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腾讯传,明白了腾讯为什么牛气,这周看了阿里传,又明白了阿里为什么牛逼,中国互联网AT两家独占鳌头,各有各的资本,以下是阿里传里传递的四十大“道”,希望你能从中获益。
关于梦想:
1、梦想要远大,非常远大
“马云让经理们制定目标,经理们会拿出最乐观的估计,马云往往会把最终目标提高到预计的3-4倍。”
想到高中刚入学,老师问我想考哪个大学,我说至少武大吧,他说那你要把目标定到北大,这样你就会北大来努力,即使到时候你没考好,也能去武大,最后一语成谶,我真高考没考好,来了武大。
不过我觉得跟马云的这个意思是类似的,就是目标永远要定的比实际期望要高,这样把你逼入绝境,往往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和效果。
2、永远不要低估自己
马云说:我是个英语老师,不是CEO的料。结果后来,他成长为了这个星球最厉害的电商王国的CEO,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有的初创公司,总是期望通过引进外部牛人来带动公司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始终不要忽视内部员工的培养和提升,他们对业务最熟悉,对这个事业最热爱,给予适当的环境,往往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最开始阿里巴巴也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引入了非常多的华尔街高管,结果效果不及预期,对本土业务的生疏以及初创团队的隔阂,让他们业绩寥寥,最后还是靠跟着马云打天下的十八罗汉来建立阿里巴巴王国。
所以说,最好的人才,往往是镜子里的自己和现有系统里的成员。
3、永远不要高估对手
淘宝打败eBay一役,当时eBay如日中天,是行业老大和媒体宠儿,但是跨国公司虽然实力雄厚,但是在本土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正给了当时的阿里巴巴推出符合中国买家/卖家服务的机会,淘宝不仅使出商家入驻免费一招,对ebay的盈利模式来了一个釜底抽薪,让他们动弹不得;并且讲ebay的拍卖模式改成商家销售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还针对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推出支付宝增额第三方增信担保服务,消除了买家支付的疑虑,最后实现蚂蚁吃大象的绝对逆转。
所以,对手的优点又得时候恰恰又是他的缺点,比如大公司虽然大,但是正因为大,没有小公司那么灵活多变,快速作战,往往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4、一定要有好的点子
阿里巴巴业务的核心仍然是一个好点子--通过互联网把买卖双方连接起来。很多时候,创业者空有激情、价值观和梦想,却没有一个足够好的点子,不管雄心有多大,都没法成功。
那么好点子如何来呢?想到最近看的刘润商学院里面说,创新其实是有方法论支撑的,有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任务统筹策略和属性依存策略,举个栗子:智能手机就是减法策略的例子,手机有什么部件:屏幕、键盘、电路板和电池,那么去掉键盘呢,就成了用手触摸的智能手机了;还有耳机,有听筒、耳机线、插头,去掉耳机线呢,就成了无线耳机。
所以多学习,多看书,很多时候你觉得玄乎其玄的事情,只是因为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而已。。。
5、要做能活至少102年的企业
阿里巴巴是1999年创立,102年就是到2101年,跨越了三个世纪,马云说:设定一个长期目标,可以改变每个人的心态,人们会努力达成长期目标,而不是换季度工作。
这一点深有同感,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急于求成,不断融资,盲目扩张规模,但并没有真正树立一个想做好产品的决心,更多是期望早日上市圈钱套现了结,最后还是小散接盘,如果公司都立志做一个百年老企业,立志真正做出改善人们生活的好产品、好服务,造福人类,那才是丰功伟绩,好的企业,赚钱永远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6、问题越大、机会越大
比起中国,在西方,电子商务的起飞要迅速得多,因为西方已经有高效运营的市场。但当阿里巴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时,很多人觉得中国问题太多,发展不起来。结果阿里巴巴迎难而上,从0开始搭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所以比起西方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印证了那句话,成功的人永远看到的是机会,而失败者看到的是问题。遇到喜欢抱怨又不给解决方案的人,最好近而远之。
7、今天很难,但是后天会很美好
马云说: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很美好。但是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没能看到后天的日出。
现在很多应聘者都非常的浮躁,3年工作经验的就开始自居总监,换了3-4个工作,平均每个工作年限还不到1年的也大把人在,很多人把跳槽当成了升职加薪的快速手段,却没有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准备,没有长时间的刻意训练,在一个公司和岗位上深耕的话,是很难成为行业专家的,所以要想取得最后的果实,痛苦是一定要去承受的。
关于战略:
8、把重心放在客户身上,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阿里巴巴的信条一直是:顾客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第三。这与那些认为公司首先要对股东负责的说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阿里打败ebay,也是看出ebay要兼顾华尔街投资者的压力,无法以长远利益,不敢免费的心理,从而侧面突击成功。
我们做产品经理,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是永远要去平衡的点,但是商业利益如果过于短期化,过于急于求成,就会造成作出伤害用户体验的事情,所以,先把你的客服服务好,赢得用户的心,用户多了,自然就有办法通过各种方式去盈利,360座安全卫士免费,不也是这个道理么?
9、向竞争对手学习,但不要照搬
马云常常拒绝阅读关于竞争对手的书籍,他认为简单地把一种商业模式从一个市场复制到另一个市场算不上创新。
这一点我们的老板也说过,直接学习你的竞对,你很难去真正超过他,因为你会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而且每个竞争对手所处的阶段,现状,目标也都不一样,同一个需求,你拿过来未必就适合。那,怎么去学习别人呢,可以跨行业跨领域学习,然后举一反三用到自己的产品。比如,京东其实学的不是电商,而是传统零售商沃尔玛,将线下的大型超市,搬到了线上,就成了京东,传统行业几千年的智慧,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的,加上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网络效应,往往可以迸发出新的火花。
10、盯住一只兔子不放
马云说:如果你是一个追逐兔子的狼,那么就盯住一只兔子不放。你可以为了抓住兔子改变自己,但是不能更换目标。
多么简单的例子,一下子说清了创业过程中 变与不变的道理,经常跟团队说,让他们制定目标与计划,他们会说到时候还不是会变化,做了也没用,但是就像马云说的,你可以变你的策略,可以跑着追兔子,也可以做飞机追兔子,那都是手段,但是目标都是追兔子,这个要咬定不动摇!
11、像兔子一样迅速,像乌龟一样沉着
创业者需要同时奔跑在两条不同的跑道上。一方面,创业者需要着眼于长远目标,例如像马云那样立志做102年的企业;另一方面,创业者必须在日常经营中迅速果断。其实说的就是公司的长期目标和短期决策的平衡。
12、与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
先发制人是优势,但并不是说后发就没制人的机会,大名鼎鼎的腾讯早期就是靠“先抄后超”来取胜的,这个“后超”也就是马云说的,做的最好,把别人先做但没做好的体验、细节和服务打磨透,自然会有用户追随。
13、免费,有时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目前互联网最伟大的两家公司:谷歌和facebook都是从免费做起的,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之后,现在都通过广告获取了巨额利润,所以,不要过于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先用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把池子做大,广泛撒种,时候到了自然有大把鱼可以捞;
14、未雨绸缪
马云在2000年获得软银的25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可谓在互联昂泡沫破灭前的明智之举。虽然当时阿里还不缺钱,但是成功的人,总是能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居安思危,总是不会错的。
15、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2003年SARS袭击中国,当时阿里一名员工被确诊为患者,500名员工被隔离,但是这个危机也带来一个机遇,不只阿里一家公司的员工没法面对面工作,顾客也是一样,因此电子商务恰恰成了保持商业持续运行的唯一途径。SARS危机中的商机大大加快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普及,阿里的网站流量达到了新高。
所以,危机面前不可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逆向思维看问题,危机有可能是机会。
16、以彼之长,攻彼之身
当初为了跟淘宝竞争,ebay在中国市场投入1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马云都有些害怕,但所幸马云沉着应对,以彼之长,攻彼之身,立即宣布与ebay展开正面交锋,用蚂蚁打大象的形象吸引公众注意,这样一来,ebay在中国市场花的每一分钱,都能够让用户更了解淘宝网。高,实在是高!
17、跨越式发展
阿里巴巴的经验证明,中国的商业基础可以直接跨越到电子商务时代,省去了零售商先大规模建设线下零售基础设施的过程,而欧美则是用了几百年来发展零售基础,现在电子商务我们反而处于了领先。
这个让我想到了降维攻击理论,如果你要打败竞争对手,你可以提升自己到更高维度,比如以前高中的时候,有的数学尖子生会去学习大学的微积分,然后再来考高中的导数,就会易如反掌,碾压普通人。所以,凡事多升维思考,永远比别人站的高站的远,就能处于不败之地。
18、春天就为过冬做好准备
这一部分跟未雨绸缪类似,不再赘述。
19、足够强大的时候再上市,这之前要抵住诱惑
很多公司都会把上市当成终点,但是马云说:上市就像去加油站,加油是为了以后走得更远。是的,上市说白了,就是D,E或者F轮后的一个融资而已,让你能够得到更多用户和资本的关注和认可,但是拿到钱后,你要去怎么发展业务,怎么让公司持续盈利,怎么更好的服务用户,这个跟上市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像华为,老干妈不都是非上市公司但是公司非常牛的典型代表么?所以创业公司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怎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才是目的。
20、让好运气找到你
有人说马云成功是因为运气好,赶上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好时代,但是,马云与很多同时代人不同的点在于,他把自己放在了运气可以找上门的地方,也就是俗话说的:运气只青睐准备好了的人。
雷军也说: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后半句其实没说,风掉下去了,猪该怎么继续飞呢? 那应该就是靠实力吧。所以一时的好运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自己有实力面对好运的时候放大自己的能力,面对衰运的时候沉得住气,竞争,是一个长跑,一直在跑道上,才是王道。
关于领导力
21、创业者遇到问题不应抱怨,而应该努力解决
在建设团队的时候,必须要把爱抱怨的人从团队中清除出去。爱抱怨的人不明白他们其实可以解决自己所抱怨的问题。
阿里巴巴认为:解决问题才是创业的内核。
我现在一般在组员抱怨时,都会反问:那你觉得该怎么做?如果有心的人,提出解决办法,那就能推动团队不断进度;如果一直抱怨又不提意见,看似好像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对团队的士气就是一种损耗,这种建议不听也罢。
22、不要纠结于错误
每个企业家都应该具备两个重要的特质:坚韧和健忘。在困难面前,要坚韧,但是犯错后,总结完后要学会忘记错误,向前看。记住:错误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纠结的。
23、遇到艰难的决定要积极面对,不要退缩
阿里巴巴在最艰难的时候:2000年公司发展失控,需要裁员,马云迟迟不愿意作出决定,选择慢慢来。结果情况变得更糟,差一点儿倒闭。后来马云意识到:有的时候他就需要说“不”,这样才是长痛不如短痛。
24、团队应该为目标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工作
用李笑来的话就是:员工的每个小时都是打双份工,一份为公司,一份为自己,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卖力呢?
25、不要小看技术盲
技术盲相反可以以用户视角来使用产品,提出宝贵的意见,而且也没有历史包袱。大概能做出支付宝这么便捷的颠覆银行体系的支付系统,也就是马云不懂技术的原因吧,从用户需求出发,倒退产品该怎么支持。
26、不要把工作上升到个人恩怨
ebay在和淘宝竞争,阿里在和雅虎竞争,都犯了把工作上升到个人恩怨的境地。最近流行一句话:产品是没有价值观的,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供用户使用。那么做公司是不是也没有价值观,就是为了正当盈利,没有什么大恩大怨。
关于建设成功的团队
27、组建一个团队,而不是把全明星选手放在一个队里
之前阿里为了上市,组建了梦之队的管理人团队,有来自于常青藤、跨国企业和咨询公司的高管,但最后每个人都很自我,公司迅速偏离航向,濒临破产。后来,创始团队接替了她们,合作的很顺畅。
事实证明,团队是要分层级的,都是科比,那没法儿打球。
28、每年召开一次全员年会
两个好处:1、让所有人都清楚地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2、让员工互相联络感情。
29、分享财富
马云在阿里的股份还不到10%,大多数员工都能拿到期权,跟公司一起成长,我记得阿里上市,请了8个普通人去敲钟,也代表了他们希望通过跟用户、商户一起成长,分享财富的愿望。
30、把公司的价值观注入公司的人力系统当中
在阿里巴巴,员工的奖金和晋升的50%和公司的价值观挂钩,另外50%由绩效决定。这个很有魄力呀,说明阿里只招认可他价值观的人,这样才能让大家人心齐,泰山移的坚定去做一件事情。
31、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马云说:我不会因为你犯错而批评你,但是我会因为你什么都不做而批评你。阿里鼓励试错,当犹豫不决的时候,先试试看,试着试着就有思路了。
32、对于发展中的公司,不能管中窥豹,要看整体方向
阿里会隔段时间组织新员工进行一两周的培训:观看公司视频,听公司高管演讲,了解公司的历史,从而避免新员工管中窥豹,到处看到的都是问题,而不是公司的进步。
33、允许休假
阿里认为:快速发展的公司需要元老级员工时不时去充充电,并以神清气爽的状态回到工作当中。
我也深有同感,特别是产品经理,一定要多出去看看,玩玩,体验不同人的生活,这样对人性的感知和把握才能更加真实生动,老是工作头脑都是僵化的,出不了什么灵感的。
34、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招到正确的人
直接空降高管,融入不了团队不好;但是一直不招牛人,没办法开阔视野也不好,所以创业公司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就要找那种能接地气的外部牛人,既能带来专业的本领,同时又愿意与团队打成一片,比如蔡崇信。
35、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
创业公司就像接力赛跑:每个人都拿着接力棒跑一段路,然后把接力棒交给后面的人。所以我们没理由贬低前人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他们的人肉肩膀上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成为别人脚下的肩膀。
关于在中国做企业
36、中国的创新非常活跃
其实,扫码支付说明了一切,在无现金支付上面,中国人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37、遵循内心的道家思想
根据道家的思想,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其实就是顺势而为,按照自然规律和直觉来做决定,有的时候,比缜密的分析还要管用。
38、先斩后奏
当业务与监管冲突时,有时候要敢于触碰监管边界,先做了再说,当初支付宝,微信都被国家机构警告过,后来做大了相反国家还要保你,就是这个道理。法律法规也是人定的,但都是滞后于互联网发展的。所以创业公司的领导又有魄力,始终谨记目前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39、和政府谈恋爱,但不要嫁给他们
阿里巴巴当时的目标就是把杭州打造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创新中心,这样既对政府有利,同时对阿里的发展也有帮助。因为他迎合了政府官员的心态:想让民众意识到官员为所在的城市、省份乃至国家做了积极贡献,所以投其所好,一石二鸟。
40、最重要的关系是和顾客的关系
有了顾客,产品才能立足,一切成功才有基础。最简单的道理往往越被人忽视,一定要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