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了一个纯净的心灵如何脱茧而出的故事,有点像给王阳明的心学做了注释,人的本心是纯净的好的,只是日日受了世俗的浸染蒙上了污垢,修心就是擦去这层污垢,还我本心。
这颗纯净的心灵属于谁呢?他属于一个小男孩,他叫布莱斯。故事的开头,从他搬入新家开始他就觉得自己被邻居女孩朱迪包围到喘不过气来,他想躲开朱迪,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就是觉得朱迪只是一个麻烦,除了为他递小抄的时候。他不理解朱迪的行为,比如爬到高高的无花果树树上欣赏感受自然的美,还有所谓全部大于部分加起来的和等等怪理论。为什么他会这么讨厌呢?因为男孩子的世界观受了他爸爸影响,他爸爸是一个唯成功论者,而且是一个世俗的成功,比如穿着体面,高档家具,表象的美是最重要的,哪怕内心已经腐败不堪。朱迪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却是一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布莱斯不明白真真的美是穿透外表之下在于本质的,他当然对朱迪只有各种不理解和讨厌。
书的结构非常有新颖,单数章节是以男生的角度来描写,双数章节就是同一时期的女生视角。从朱迪这个角度看来,布莱斯是她的初恋,第一眼见到他,她就被给他的蓝眼睛迷住了。她活的的很真实,内心和行动是一致的,她的生活开始以布莱斯为中心围绕了。她甚至觉得自己的初吻都是应该落在布莱斯的身上,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到了初中二年级,直到两件发生两件事情,导致了朱迪的心态变化。
在谈故事的转折之前,我们来谈谈故事里面的另两个有趣的人物,一个是朱迪的爸爸,不能不说这是一位杰出的父亲,也是一个杰出的男人。教父书里教父曾经说过,一个男人能做到能照顾自己的家庭就是一个杰出的男人,如果能关照自己的族人,难治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那么可堪称伟大。朱迪的爸爸为了照顾自己的弱智的弟弟,放弃了很多,包括事业和财富。他做着一份泥瓦匠的工作,却酷爱绘画。他有极强的同理心,会跟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思考,答应他们幼稚的请求,比如朱迪问他能不能和她一起爬到无花果树的树顶去看风景。再朱迪失去无花果树后,他安慰她,送给她一副关于无花果树的画,并且告诉她,他能理解相信她。他真是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第二个有趣的人物是布莱斯的外公,他的妻子逝世后他搬来和自己女儿同住。刚来的头一年,他几乎和大家没有什么交流。我相信这个是有原因的,从他后来说的话里面也能看出来。他不喜欢布莱斯的爸爸,他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虚伪的男人感到难过,他拒绝和布莱斯的父亲交流。布莱斯的外公留下不少的名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透过现象看人的本质”和“有些人天生就有种魅力,当你遇到这样的人之后,你会觉得爱上其他人是不可能的了”和“和有趣的人渡过一生是一种享受”等等。这些人生智慧是那些经历的多思考的多的人身上才有的。因为有外公的存在,因为有外公的引导,布莱斯才在最后剥去了自己身上那件代表着虚伪的外衣,展露出自己纯洁的内心。
布莱斯的虚伪、懦弱和胆怯在故事的中间把朱迪的心给彻底冷却了。布莱斯的父亲看不起朱迪的一家,不愿意吃朱迪养的鸡生出来的蛋。布莱斯把这件事情处理的非常糟糕,他既没有勇气替朱迪说话,也没有勇气拒绝朱迪的好意,他的选择是把蛋偷偷扔掉,而且这种行为持续了两年。终于他的龌龊行为被朱迪撞个正着。这个狠狠的打击了朱迪的自尊心,但是朱迪还是往积极的一面去考虑,开始修理自家的花园。这是多伟大的人格,归于内因而不是埋怨环境或他人。再后来,朱迪听到了布拉斯讥笑他的智障叔叔,这是压垮朱迪的最后一根草,她对自己说布莱斯翻篇了。一个伟大的人格是不会被拖累的或者堕落的,它总会前行,斩断那些坏的影响,即便要承受短暂的伤痛。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校园的野餐男孩活动上,布莱斯对朱迪的爱,这种感情突破了一切虚伪的理心,他从另一个男孩身边拉走朱迪,问朱迪内心的感觉,甚至控制不住在大庭广众面前亲吻朱迪。朱迪的内心是慌乱的,旧时的情愫和理智在内心冲突,她不知道如何面对,只好挣脱跑开,躲了起来,拒绝见布莱斯。而布莱斯终于破茧而出,挣脱了父亲替他编织的虚伪的外衣,还原出真我,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是爱上朱迪了,这种爱不但是一种付出,更多的是认同和理解,布莱斯的蜕变不能不说与他外公的引导有关。人之所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决定于他遇到谁,相信谁。
故事的最后,非常含蓄地点到布莱斯的母亲终于认识到问题,她选择和布莱斯父亲离婚。虚伪的人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