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开始看<学习之道>,美国人芭芭拉-奥克利写的书,关于如何更高效学习的指导手册.是本网络热评的书籍,很多网红学习高手对它赞不绝口.与冗长的推荐语不同,简短的第一章过渡后,第二章开篇就提到两个关键的思维方式,专注思维与发散思维.
读到这两个基本方法让人眼睛一亮.我的老师,王仰东先生在很多年前的教学中,灵活应用两种方法于教学中.而我,也正是通过不停的练习,最后掌握这种方法,在数学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顺带的物理也学的还不错.多年以后,跟一些高中生交流,我都乐于交流我学到这个技能,虽然多数人并不以为然.
在甘谷一中众多的老师,王仰东先生是为数不多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我之所以能在最后阶段成绩有所突破,应该得益与王仰东先生交给我的方法,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如何解决它.
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一个混在理科生队伍中的残次品,每每考试,都因理科成绩差而苦不堪言.尤其是数学,显得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遇到王仰东先生,才开始对如何学数学有比较大的改观.其实,王老师在开始没有单独强调如何学习,但是他有一个口头禅,"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然后一个完全符合逻辑的接替思路会讲解出来,并快速的通过讲台旁边的幻灯机写出来.
时间长了,课堂上,我开始追着的记录王老师的思考过程,就是王老师说的"我是怎么想的",然后,下课详细整理那些题目,将一个题目分解为思考,解题和解后.其中,思考就是一字不漏的记录王老师分析的过程,越是整理的多,越是对王老师佩服的不行.解题没有特别.解后是我自己写的一些体会,主要检讨我的思维方式与王老师的不同点,为什么王老师能一下抓住重点,并且快速找到切入点,顺利解决问题.我开始崇拜王老师了.
这样的总结多,我发现一个特点,王老师想问题时,先会将思维放到比较的大的范围内看,有那些知识点与当前的题目有关,然后将思考的范围再逐渐缩小,在小的范围内在集中精力应用相关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从题目的表像着手,被卡在角落里出不来,落入出题者的陷阱.后来,在解决物理题的时候,尤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更是要求有比较好的先发散思维,后专注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的更好.
有一个小细节,我到现在还记得.有一回数学模拟,题目并不难,我是全答对了的,王老师在阅卷后给我扣了两份.我不服气,拿着卷子找王老师理论,王老师笑笑说,虽然是满分,但是不能骄傲,并且把分数给我改回到满分.原来这是王老师有意的安排,就怕我有点成绩便沾沾自喜,到处显摆.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找王老师讨论志愿,我在吉林大学与中国农大之间犹豫,他建议我报中国农大,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吉林大学,原因竟然是不想再干农民这一套.这也是唯一一次没有听王老师的话.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感激王老师,没有他,我也许还留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