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这是第二次没有回老家过年。
上一次没回去,是2014年高考,天天背着三座大山,三大本《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奔往图书馆。
自习室里竟然也有人,我从满页的大红叉里疲惫地抬头,偌大的自习室,孤零零地坐着十几个人,经岁月雕琢不一的脸,看不出年龄,猜不出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回家过年,大年初一对着几本书或是电脑长坐一天。
这些人啊,基本是都是形单影只。
我也不觉得孤独,看啊,总有人在陪你啊。
自习室外面挂满了灯谜,我凑热闹地去看,一个都猜不出来,又觉得自己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看对高考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去,就匆匆地走了。
结果,这些年过去了,对那天看了什么内容毫无印象,高考分数也忘了,只记得图书馆大厅里红红的灯笼,一片火热,烧了整片青春记忆。
今年,我和曼曼在商场。
面瘫苗在三亚的超市。
四在万达的日料店。
我们,这些少年啊。
像是在画一个无比规整的圆。
无论是什么样的目的,挣钱,买电脑,享受一个人在家的自由,或者是没有理由,我们都已经成熟到可以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
每年必定要和爹妈回老家过年。
小镇上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啊,漫天的烟花,追到小河边再也追不过去了的孔明灯,餐桌上超级丰盛的年饭,永远没有停息的麻将声,家长里短的聊天。似乎我每天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用从早吃到晚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家的过年方式。
觉得每天都很无聊,但是每时每刻都很享受这样的无聊,因为这样不必费心去思考去继续奋斗,放心大胆偷懒的时间实在太难得了。
我也是见过春运的人,两年前,在汉口火车站做春运志愿者。
那些步伐蹒跚,被人照顾的老人,那些挑着扁担,扛着行李的中年人,那些打扮时髦、推着行李箱的年轻人,那些满眼对世界好奇的小孩,火车站内人声鼎沸,天南四海的人啊,就这样齐聚一堂。回家过年,一年的美好愿望也就只浓缩到这样一句话上了。
在自动售票厅帮旅客买票,记得有一位回安陆的大叔,那时候网上售票虽然普及,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春运票一票难求,我就站在小小的售票机旁帮那位大叔刷票。试了十几次,都显示已经没有票了。大叔说,算了算了,我去看看有没有班车吧。我不甘心,最后终于帮他刷到了一张回家的票。差点抱头痛哭。
大年三十,结束那天的活动准备回家,我们几个志愿者发现上下行的电梯旁边守着一位老人,似乎已经在那里等了几个小时了,原来是联系不到来接她的人啊,老奶奶特别焦急,蜷缩在上行的电梯旁,后来是我们当中的一位小哥忙活了很久帮这位奶奶。那样回家的姿态我永远都忘不了,回归母体的姿态,过年回家,本就是要守的。
说到四,我想继续聊一下她。
初中好友,除了神奇地越来越成女神之外,她的兼职经历,我也是非常赞叹的。
高中毕业后,基本上每年寒暑假,她似乎做遍了武汉各大商圈的兼职。这种地域式的扩展,真的很有创意很有想法。更别说,她兼职还结识了她男票,厉害厉害。
我一直向别人强调的是,这种过年不回家继续做兼职的行为是很有乐观的。过年期间,商家需要你,而你,也需要钱,这种双方意愿都非常强烈的情况下,这样的雇佣关系是良性的。
至于回家过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过年方式,不过是大环境的过年氛围下小圈子的差异。
参差不齐,本是幸福本源。罗素如是道来。
至于兼职,我在2015年7月23号开通了这个公众号后,第一篇文章就是为之前的兼职经历做得一个小总结。那天结束,我买了最想要的单反,别无他求,以为大学期间的兼职体验可以结束了。没想到,千回路转,小溪竟转了方向,欢腾跳跃着要去摸山的脸。
那是那段时间的总结,只字未改,欢迎去瞟一眼: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兼职无用论,不去争论它的好坏,其中滋味,自己才会知道。良性的雇佣关系总会带来双赢。
祝新年快乐啊:)
但愿过年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