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八点左右去找闺蜜一起买水果,正好闺蜜的朋友也在,我们仨走一起,她两个都在说孩子做作业不自觉,练习长笛不好好练。
做作业边做边玩,吹长笛吹一会儿,玩一会儿,一会儿又没声音了。
这是每一位家长的苦恼,我们都认为孩子应该一鼓作气的把作业做完了再玩儿的,哪知道一会会儿没看着,孩子要么在咬笔头儿,要么在折纸,要么在画小汽车。
每当这个时候,冷静的家长会絮絮叨叨一顿说教,暴躁的家长会咆哮如雷,甚至还会动手。
今天,我查了书,其实孩子边做边玩儿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使孩子高效快乐地完成家庭作业:
(一)放学回来先吃水果 孩子学习了一下午,大脑累了,肚子也饿了。先让孩子边吃水果边休息。
水果里有果糖,吃了后很快就变成葡萄糖,即血糖。大脑神经细胞工作时需要的能量是葡萄糖,还有氧,氧在呼吸时就可以获得。
人体2/3的葡萄糖都是供应给神经系统的。也就是孩子大脑工作了一下午,他身体的葡萄糖消耗的差不多了,要及时补充。
孩子休息15~20钟,大脑有了能量,然后就可以做作业了。
(二)在晚饭前做作业 作业在晚饭后进行,对孩子的作业效率是不利的。
人人都有这样感觉:在饱餐一顿后,人就懒洋洋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吃到胃里的食物,需要消化,消化需要血液。这时浑身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胃部来加工刚刚吃进的大量食物。这样一来,流向大脑里的血液也就减少了。
这时,大脑处于供血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食量大而又吃大鱼大肉的孩子更遭。如果在这个时候做作业孩子不情愿,孩子的注意力也不集中,大脑效率也低。
因此,我提倡孩子作业在晚饭前进行。晚饭什么时候吃,家长是可以控制的。最好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做饭。
如果做作业的时候做饭,孩子听到嗅到妈妈在做饭,食欲就上来了。如果做不到晚饭前做作业,就要在吃晚饭后多休息一会儿再做作业。
(三)在好事前做作业 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喜欢的一项业余活动。或看动画片,或游戏,或体育活动。
比如,你的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看,但必须做完作业以后看。如果以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重新达成协议。
假设动画片是在6点播,孩子就要在5点开始做作业。
达成协议后,写在纸上,母子签上字,贴在门上。孩子每天遵守协议雷打不动。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孩子做作业是非常辛苦的,大脑非常疲劳。有时孩子要抵抗很多不利的因素才能完成作业。
在做完一件疲劳的事情,然后再让他做他最喜欢的事情,就等于给他一个安慰,一个奖赏。
孩子作业能和快乐连接起来,孩子就愿意学习,也容易形成习惯,否则相反。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放学回来,找吃的,看电视,打游戏,接着和大人吃饭,磨蹭一会,又洗澡,到了快要睡觉的时候,作业还没有做。
也就是说孩子回家把所有能享受的都享受完了,才不得不做作业。
这时孩子前边没有什么好事等着他了,他也就没有了做作业的劲头了。
由于过晚过多的作业,耽误了睡觉,孩子的生活就会进入恶性循环。
(四)这样做作业 继续和孩子达成协议:允许孩子做一会儿作业玩一会儿。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相抵触。
我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当孩子用心做作业时,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高速地运转,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供应不足了。
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大脑就会形成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
此时,不是孩子玩,而是他的大脑要孩子玩。我们家长不懂,往往责怪孩子不用功,贪玩,这是不公平的。
在我们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后,我们主动让孩子玩。
也就是根据你的孩子大小或者根据你孩子以往的作业持续时间,来确定做作业的时间和玩的时间。
当孩子玩了一会儿,他身体的血液循环到大脑,补充了葡萄糖,孩子也就有了精神。
我们要观察,当孩子很用功地做了一会儿作业后,最好是在孩子疲劳前,让孩子开始玩。
玩的时间在8~10分钟。玩的地点,要在大厅,不要在书房。书房是学习的地方。
这里要提醒的是此时孩子不能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当孩子玩到时间了,再把孩子送进书房。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一会儿,轻松快乐地玩一会儿。
孩子每学习一次都不痛苦,而是有力量,有信心;孩子每玩一次都快乐。
孩子学习一会儿,玩一会儿,玩一会儿,学一会儿。于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习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快乐一会儿,学习一会儿,于是孩子一学习就快乐,一学习就快乐,慢慢地就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神经链的连接,即学习——快乐。
这样发展下来,孩子就对学习感兴趣了,就喜欢学习了。
喜欢学习,学习效率就提高了,从而又激励孩子更加好好学习,最后激发起孩子学习的本能,燃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自然地形成了。
在这里提示家长一下:要想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良好的习惯,就要让他在做这件事情上获得快乐。
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上获得快乐。
如果在学习上不能获得快乐,反而获得痛苦,然后又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一天天成长,孩子学习的时间就逐渐地延长了。家长期望孩子刻苦学习的那种精神就出现了。
从此,孩子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不用大人操心,也就是孩子能独立学习了。
为了保持孩子的学习欲望,我们家长还有几个和作业有关的常识要知道。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孩子玩的时候,玩什么?此时孩子不能看电视,不能打游戏机。
可以玩简单玩具,可以看画书,可以什么也不干,放松自己,让孩子自由自在,哪怕是在地板上打滚。
(五)不要加作业 有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很快就做完作业,于是怕孩子浪费时间,又给孩子加作业。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这是我们家长急功近利的表现。
你不知道你这样做,会把孩子做作业的感觉破坏了,最后孩子就不喜欢作业了,也就不喜欢学习了。
当然,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多做作业,家长可以考虑。但最聪明的家长此时限制他的这个多做作业的欲望才是上上策,就像好东西不要让他吃太多一样。
你要知道,孩子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急什么?如果孩子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可以让孩子阅读他感兴趣的带有彩色图片的故事书,或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安排他看其他种类的书。
(六)做作业时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如果作业比较多,孩子又喜欢音乐,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我这里指的是古典巴洛克时期的外国交响乐或协奏曲,并且速度在每分钟60~70拍,如亨得尔的《水上音乐》等。
孩子边听古典音乐,边做作业。这样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疲劳,延长做作业时间,也会提高作业效率。这里的原理我后边会讲到。
(七)优化作业环境(书房) 孩子喜欢作业,就能喜欢学习。因此,孩子作业的其他因素一定要解决好。
孩子作业要在书房进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作为书房。如果孩子的书房和睡房合在一起,就把书房和睡房用木版隔起来,形成独立一间。
书房也可以按照孩子的意愿装饰一下,可以放一套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系统。告诉孩子,书房只有做作业的时候,才可以用。作业完毕要立即离开书房。
如果孩子玩,必须到大厅去,不要在书房玩。如果在书房玩得开心,形成习惯,一进书房大脑神经系统就进入玩的状态,从而抑制大脑的学习神经系统,把书房当作高效完成作业的地方。这里的科学道理就不再细解释了。
(八)不在书房批评孩子 本章开头的那一幕不应该在孩子的书房发生。如果你要批评孩子,把孩子领出书房。
你要让孩子切身感觉书房是获得快乐的地方。也就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进书房,高高兴兴把孩子领出书房,把书房当作孩子的学习圣地和获得快乐和自信的场所。
那种把书房变成训斥、唠叨、打骂孩子的场所是非常愚蠢的。这样孩子以后一进书房就会痛苦。如果要批评,就先将孩子领出书房。
( 九)形成节律 孩子放学回家,一直到睡觉,活动地点、内容和时间要固定。在孩子适应了一套作息时间后,就雷打不动,这一点对于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十分重要。那些高考状元都有极强的生活和学习规律。
以上讲的作业方法,基本符合小学普通孩子,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家长要参考着做。
特别是特殊类型的孩子,比如“小无赖型”的孩子,此方法应该有所变动。教育方法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视孩子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才行。
但有一条:孩子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和快乐连接。这一原则,要贯彻始终,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我是余盈希,我的微信号是:138 147 03040 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一群大人还拿小孩儿没辙了?加我微信,我们一起探讨育儿之道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