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好像挺有趣,是什么让我们放弃写作,记得博客、校内网疯行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爱写作的,无论好与坏都会写点东西记录下,可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可能写作变成了一段话,一张照片,或者是一条复制别人的段子,碎片化的获取知识途径,太多娱乐化的事情,或者工作家庭的压力,留给自己的时间慢慢的在减少,我猜好多人都是这样,我想了想自己,应该是各种没准备好吧,就像这篇文章在写的时候,就开始各种想象,是发表到公众号呢,博客呢,还是那种途径,自己没有文采怎么来润色呢,写什么主题呢,种种问题就会使你一推再推的推迟这个东西,原本昨天应该写这篇文章,结果因为公众号绑定的微信号忘记了,所以就推到了今天,如果今天推到明天,我想应该又是下周一了吧,自从有了孩子,周六日比工作日还要累,所以什么也不想管,想起来什么写什么,不要思考太多,落实下去才重要,就算准备的在好,润色的在好,又会有谁看呢,所以只是记录记录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而已。
我是个记忆力极度不好的人,最近几年尤其严重,所以我想记录一些现在东西,以后看看自己之前的模样,仅次而已。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近代中国哪个姓氏最牛,众说纷纭,看了看我觉得近代钱氏家族应该可以称得上最牛的,这篇文章由于昨天看的,找不到原文,所以只能简单的记录下了,这也再次说明要想写一点东西,真的不能等,想好就写,反正也没人看。 举几个钱氏家族的风云人物,钱学森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和钱学森并称为“三钱”的还有钱伟长、钱三强两个牛人,不是同姓这么简单,他们是同族,系出一脉,还有钱钟书,钱钟书的一家他父亲、弟弟,都是名人,随便查一个人的履历都可以说是声振国内外,更别提离咱们久远的古代了,自唐末以可以被形容井喷式的出人才,可以载入史册的应该千人之多,为啥钱氏家族基因如此之好呢,看了通篇介绍,作者总结的为钱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有家训,一直流传至今,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家训,甚至连家谱都没有,觉得那是旧时代的产物,其实则不然,家训在中国历史上起着积极折作用,优良的家训,良好的家风,是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甚至会推动整个社会,所以家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觉得家训固然重要,但追其根本我觉得不只是一个家训起到的作用,而是一种使命感,使命感这个东西特别的强大,也特别神圣,即便你没有家训,没有高贵血脉,也同样会多多少少接触过,就像医生、科学家、甚至是厨师,乃至一名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使命感,即便他现在从事的或者生活的环境不喜欢,或不情愿,但都会为心中那个使命感而坚持前行,而在不断的前行中就会找到自我价值,自我认同。就好比中学的时候我是物理课代表,即便在不喜欢考试,也要拿到物理的高分,等你经常拿高分的时候也慢慢不那么厌烦了,等到价值认同自我认同的时候我想你也就会热爱上他,可惜后来我转学了,使命感没了,也就没了后续的自我认同。所以看完这篇文章很多人在文章底下慨叹自己连个家谱都没有,就更别提家训了,但我觉得家谱家训都不如那个使命感重要,所以今天的文章意义其实就是几个字,使命感很重要,如果真的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那就拥有了一件核心装备,走上开挂的人生不是不可能。静下来想想自己是否有使命感吧,无论大小,有都比没有好。
本来想这篇文章也就10多分钟搞定,结果写了半个小时,自己都不想在读一次,修改病句或错别字,也许这就是写作的艰难,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写的行云流水,或是会影响到一些人,可能我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认同就油然而生了,加油! 如果你无聊看到了此篇文章,觉得好,或者觉得我行动起来了应该给予鼓励,那我希望你不吝鼓励,如果你觉得不好,你就当没看到吧,千万别打击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