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被樊登邀请到帆书“作者光临”,对谈《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
听完樊登和华杉的对谈,学到了很多,有许多感触。
华杉谈到企业文化时,说企业故事很重要,每个故事都包含着一个有价值的结果,这些都构成了企业的顶层设计——包括产品结构、话语体系,符号系统。
哪条更重要?华杉说是话语体系,我和樊登认识一样,觉得应该是产品结构。
华杉有华杉的道理,他讲,一个人想创业,想做个什么品牌店,他肯定要先说出来,不说出来就不可能去做那件事,所有的事都是从一个人的思想开始,从说话,只有说了,大家才去弄这个事。他说的话弄出来的一个产品,再包装成符号系统让顾客感知。
樊登早年做樊登读书的时候,就是他在学校当老师,在课堂上跟大家讲,如果把读过的书给大家介绍介绍,愿意花钱买不?学生们都说愿意,那他就开始收钱,就开始讲书。后来把这件事讲出来后,又有很多人愿意跟他一块儿干。他们公司在上海,也是因为他第一次讲这件事是在上海讲的,底下就有人说愿意跟他一块儿干,就把公司放在了上海。
想和说是两件事,华杉他们永远研究说,不研究想,想没法观测,说是可以观测记录的,说了啥就是说了啥,这很重要。
确实,往往我们想得多,说出来的少,更别提去做了。
人们永远不知道他人在想什么,只能是你认为。比如说消费者心智,没人见过,所以谈不上完全理解。
测谎仪也只能测没有流汗,心跳有没有加速,可以贴传感器去测它大脑皮层哪块地方比较活跃,但是永远看不到他在想什么。
人们看到的只能是行为,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原理,就是行为主义的符号学,关注的都是行为。
想做好一个创意,那得去现场调研一个品牌,称为“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现场就是去现场,现物就看到那个东西,现实就是看到时间线上的变化。现场是鹰的眼睛,看全局;现物是兔子的眼睛,看到细节局部,看到每样东西;现实是树木的眼睛,树木在那里定点观察,它一动不动,就在这里,谁从这儿过,谁在这儿撒尿,它都知道。
到现场观察、学习、了解很重要,比如为一种快消品设计包装,可以到超市里自己去做售货员,安排一个小组在那里做促销售卖,直接跟顾客交谈,所有的创意在那儿完成。可以降低决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