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公回家说了一句,“一个17岁的孩子因为妈妈的责骂,自杀了……”我睡的迷迷糊糊反驳到“现在的孩子受挫能力太差了,成绩下降玩游戏啥的还不兴说说了……?”老公叹息一声,没了下文。
今天,打开手机,上海17岁少年跳桥自杀的新闻铺面而来。看完当时的视频,不禁泪奔。大好的青春年华,5秒内说没就没了,为责骂孩子的母亲悲痛,为冲动任性的孩子心痛。
家长指责孩子肯定有其原因,也许是因为贪玩耽误学习,也许在校惹是生非违反了校规校训,也许和同学发生矛盾闹到老师那里,老师把家长请去学校一顿说教批评,不论哪种原因,一定是激怒了家长,让家长颜面尽失的同时对孩子生气进而指责谩骂,以此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失望和恨铁不成钢。
同理心,我也是一个11岁男孩的母亲,辛辛苦苦教育养育孩子,希望孩子永远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说起来就是一脸的傲骄,成绩稳定、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可是,终归是孩子,哪有那么自律?成年人尚且做不到,何以要求孩子做到?于是,我们做不到的就寄厚望于孩子身上,没考进的大学让孩子去考,没学到心仪的专业让孩子去学,没抓住的机会让孩子去抓,高高的标尺我们已经望尘莫及,让孩子上!可是,考虑孩子的感受了吗?小小年纪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了吗?我们也是从那个花季年华过来的,当年小小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过吗?没有!!!如果有,就不会有今天的悲剧发生;如果有,就不会看到那位母亲跪地痛哭不止……
但是,一切都晚了,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们把画面切换到家长去学校接孩子的那一幕:老师批评了孩子,孩子满脸怒气和委屈,妈妈终于来了,孩子的心里稍微有了一点安全感,妈妈不问原因,默默的接孩子上车回家。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之后,也许会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那么,此时妈妈要做的是:1.沟通。问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带孩子梳理一遍,错在谁,如果是妈妈,妈妈会怎么去解决,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念。
2.理解。对孩子今天的做法表示理解,年轻鲁莽冲动很正常,但要学会自我控制情绪,有事说事,能动嘴的绝不动手,动手对谁都不利。
3.警示。今天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要引以为戒,下不为例。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不会向今天这样宽容,至少你要给妈妈作个保证,已示改正的决心和信心。
相信经过一番沟通和梳理,孩子也会自我反思,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犯错,下次避免这样的情况,孩子也在这一次次的“事件”中成长起来。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涂涂画画都在为成长路上增色,有彩色的喜悦和进步,也有灰色的痛苦与错误,正是这些磕磕绊绊的旅程构成了一生的五彩画卷。而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认知,明辨是非,指引方向,去构筑更加美好的人生框架。一生中,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的做法和教育无疑是孩子那副画卷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愿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更多的家庭和谐美好,愿我们的孩子成长壮大、阳光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