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门君
图 / 网络
1.
西门君经常在后台收到各种留言,有关于人生的感悟,也有关于爱情的烦恼,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由于留言的大多是同龄人,所以我回复起来不敢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还是有的。
不过,昨晚一个姐姐辈的粉丝倾吐了她的苦恼,着实让我尴了一尬。毕竟,让一个单身汉解答亲子问题,这......
「西门君,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学校老师建议家长们在周末之余,替孩子们报一些补习班充实一下自我。对此我犯了难,因为本人向来主张孩子自由成长,但是令一方面,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说,孩子没有主见的时候,这个补习班该不该报?」
我思忖一阵后,笃定地回答她:
「报。」
「为什么?」
「额外的良性学习,不是必须的,却是必需的。无论孩子还是大人,皆是同样的道理。」
2.
西门君想起自己那年刚升初中的时候,由于是重点中学,同学们个个都是学霸,让我这个学酥惶惶不可终日。
经过半学期的煎熬后,我和母亲坦陈了自己的力不从心。本以为她会安慰我,没想到她居然欣喜地说:
「正好!我和你爸商量了下,寒假替你报了补习班,去上课吧,保证你成为尖子生。」
然后,我就冒着天寒地冻的天气去上课了。
说实话,我本身对补习班多少是有抵触心理的,毕竟自己并不是狂热的学习爱好者。但是不得不承认,那个补习班的老师们确实有两把刷子,在他们的教导下,我在初二开学不久便跻身为了班里的中上游。
更重要的是,我还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宝贝啊!
经济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囚徒理论」——由于不知道他人的决策,所以我们只得背叛地做出当下的最优解。
用通俗的例子说,你爸妈不知道隔壁老王有没有给孩子偷偷报班,所以干脆一拍脑袋替你先报上了,免得你日后竞争不过人家。
对此,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予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因为上过补习班的人都知道,班里大部分的,是那些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
成年人的残酷厮杀,其实早就在少儿期就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此外,我坚持要给孩子要报班的一个理由是,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的,更何况爱玩的孩子呢?
不鞭策的最坏结果,就是宠出了一个废柴的雏形。
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认为,孩子的价值观是飘忽不定的,好或坏的行为取决于当下环境的影响。
而父母,就是那个最大的「环境」。
所以,当孩子没有主见的时候,父母有义务也有责任替孩子做出最明智的抉择。
3.
有支持替孩子报班的一批人,自然也会有不支持的声音出现。
我可以理解那些反对的人们的心理——
「去上补习班,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剥夺少儿们的欢愉时光!」
对此,我倒是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报班」就等于「剥夺孩子欢愉时光吗?」凡事都得讲一个尺度,报班又不是非得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周末两天你报一天,剩下一天让孩子该怎么玩就怎么玩。
有些家长特别搞笑,一边从来不陪孩子嬉戏,一边还摇旗呐喊:「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您可省省吧。
其次,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国人总有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把「学习」和「不快乐」画上等号。
「宝贝,我知道你上学很辛苦,经常很不开心啊,抱抱。」
「老张,你说给孩子报什么补习班啊,这不是给孩子添堵么!」
......
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学习本身就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吗?
前些年我们总是在喊「减负减负」,于是涌现出了一波否定补习班的浪潮。仿佛额外的学习就是枷锁一般的存在,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都拖累了。
但,有没有人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额外的学习就不能是助推器呢?
孩子们去上补习班,充实自己的同时,还结实了一批优质的同学们,「近朱者赤」,大家良性竞争,互帮互助之余,还发掘了学习的乐趣,这不是一箭n雕吗?
其实,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报补习班的成效肯定是大于不报的,不然补习班存在这么多年,还不早就被取缔了?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他们。所以,成人理应具有一种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的践行方式,究竟是引导,还是强迫,结果恐怕大相径庭。
为人父母,你应该去引导子女去进行额外学习,而不是摁着脑袋强迫他们。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啊。
ABOUT ME
西门君,学电视节目编导出身的好青年
会写剧本段子软文吐槽诗歌杂文微小说
曾担任浙江卫视《跑男》第一季编导,
目前正在浙大就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在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