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有几个小吃摊,凉皮儿,肉夹馍,老北京爆肚儿,铁板鱿鱼。我和闺女一致认为,它们的味道比别处的都好。女儿去外地上大学后,还一直念念不忘。
其实不光是这些东西的味道好,还有它们的主人朴实,说话随和,虽然打交道不多,但每次买他们的东西,心里边儿都格外地舒坦。
特别是那位卖凉皮儿的大姐,你多咱儿从她那儿过,不管买不买,不管她忙不忙,只要她看见了你,就会跟你打招呼:下班啦?回来啦!那感觉,像是多年的老邻居的问候,自然而亲切。每次买她凉皮,都要仔细地问你要不要辣椒,放不放糖,汤料要麻汁的还是醋的。每次都给多放黄瓜,说多吃点菜好,这黄瓜都是新鲜的比较嫩的。就连冬天蔬菜贵的时候也不例外。
刚开始,我就觉得这大姐真会做生意,跟每个顾客都那么热络,熟悉得好像跟谁都认识。我甚至想,这也许就是人家的生意套路吧,干什么都不容易啊。
有一天晚上,我散步归来,快十点了大姐的凉皮儿摊儿还在那儿。大姐一脸笑容看向我。“还不收啊?”我赶紧打招呼。“卖完这几份儿就走!”,大姐回应我。瞅瞅我身后,说闺女没跟着啊。我心里一动,闺女很少和我一块出来,大姐居然记得我家闺女。
接着又随便聊了几句,大姐问我开工了没有,不无同情地说疫情过不去,学校不复课你们就上不了班啊。我都惊讶了,可能是以前大姐问过我在哪儿上班,说实话我都不记得那茬儿了。这位交流不多的陌生大姐却记住了。我都有些羞赧了。即便我不在意人和人之间表面化的客套,但被别人记得,总是很暖的体验,甚至有些感动。
对这位大姐的印象,又深刻了几分。
疫情过后,小区门口的小吃摊儿一下子多起来。光是凉皮儿就出来好几个,有次女儿买了一份,回来说没找着那个大姨,也可以说女儿一向不存这方面的记性。但是一吃就知道了,浑浊的汤料,不香也不醇的味道,连蒜都不是那个感觉。女儿直感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自从政府鼓励大家摆摊儿,小区门口的街道就成了小市场了,随之而来的垃圾也多了,卖货儿的买货儿的都有那不自觉的,随地扔包装盒,吃剩的食物。那天注意到凉皮儿大姐的车把儿上挂着塑料袋,大姐说出摊儿以来自己就有这习惯,乱七八糟的东西扔到地上,自己都会觉得堵心,别说顾客了,谁还上你这买东西呀。
干净整洁的案板,精心调制的配料,新鲜充沛的食材。这可能就是大姐的凉皮儿比别人卖得好的原因吧。尽管现在竞争这么多,大姐还是每天卖那些个凉皮儿。一点没有减少。
其实,大姐生意好的真正秘诀,是用心。一份看似简单的半成品食物,不用心,是调不出与众不同的味道的。不管卖什么都是和人打交道,虽然大姐说自己年轻时就记性好,但没有一份真心,是不会记住每一个顾客的。
有人说,做事先做人,这话儿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