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时,我启动了思维模式
最近晚上不困,经常十二点了还没有进入梦乡,可到了早晨该起床时往往梦境不断,挣扎着起床就成了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今儿周末,想早点起床活动活动,提升一下身体的阳气,可是爬起来看看窗外还是蒙蒙的黑色,就又像泄气的气球,赶紧躺回温暖的被窝了。觉,是没有了,但不影响大脑活动,便启动脑开关,进入了思维模式:朝朝暮暮、桩桩件件、丝丝缕缕......不禁有了一些别样的感慨。
勤劳:楼上人家是经常性的在半夜十一点左右、早晨七点左右开洗衣机,那种全自动洗衣机按照设定的时间马不停蹄“嘟嘟嘟、嗡嗡嗡”的高频高分贝噪音,穿透薄薄的地板向下传递,外加涮洗墩布使劲发出的“咣当咣当”的声音实在让人烦躁。更为讨厌的是,每天没时没晌拖拽椅子、凳子划过地砖满屋子跑的声音,对于喜欢安静的人简直是刺激,对于喜欢热闹的人那也是噪音啊,很让人怀疑,他们家的家具是不是都长了大长腿,属于活动型、简易型?怎么没有一个地方不用拖拽?按说日常起居也不过两三个人,可能就是因为不用上班,因此没有了时间管理,这样的生活和做法,往好了说是勤劳,其实就是没有公德。在现代钢筋水泥编织的高楼里,因为捆绑式生活起居,哪里还能不顾及别人感受而独善其家的,你的勤劳值得称赞,但前提必须是不影响别人家的生活起居,那薄薄的楼板又能隔绝什么呢?
坚持:独生子女时代的孩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全家三代人的瞩目,进而通过中考高考的竞争辐射为全家人的压力,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的和用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超越的。”于我而言,想努力做到日更,过一种更有意义的全新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当然值得期待,但是坚持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你没有加入任何阵营,不是抱团取暖,想要特立独行,那么在纷扰的、聒噪的,甚至有些不能自已的生活工作压力下,你就不但要懂得为什么而坚持,还要知道怎么能坚持做下去……因此还要在做好工作、经营好生活、学习之余,力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感受之人。
习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的管束非常严格。每日六天的上学早起是必须的。那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没有公交车,没有自行车,丈量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全凭自己的两只脚,一天四趟;下午放学回家,没有喝水、洗手、上厕所、吃水果这样的仪式,而是立刻坐在写字台前,打开书包,掏出书本,拧开笔帽,进入认真写作业的状态;写完作业的时间你想打打扑克牌,玩玩跳棋,在母亲眼里都是不务正业,凡是影响和耽误学业的一律没收,要么烧掉;允许玩耍的就是欻噶拉卡(一种羊蹄子经过涂色后的手上功夫),跳皮筋儿、打沙包之类的正路。就连周日早上也不许睡懒觉,母亲的威严在于,她不会去掀你温暖的被窝,但她会站在你床边不停地训斥,直至你羞愧难当而自觉起床,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起居习惯。但是现在的我却怎么也不愿早起,哪怕是周日的早晨,哪怕我已经不需要睡眠了,可是躺着看手机、浏览新闻的感觉也不错啊,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放松,所以说,好习惯是需要专门培养和坚持养成的,甚至是有人督促的,坏习惯却是短期内就可以改变的。
还想思考点儿什么,可是时间不早了,飞身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