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版本:1.3 (2016.7.20)
首个版本:1.0(2016.6.18)
发行商:果壳网
社交类排名:119
来源:App Annie (2016年7月27日,中国App Store统计数据)
需求分析
互联网时代,知识需要更快、更无距离地传播
答主:利用碎片化时间,将知识变现
提问者:利用小额费用,向专业人士汲取知识和经验
基本功能
商业模式
同类产品
一个产品火了之后,就会有很多同类产品冒出来。类似的付费问答产品还有知乎的“值乎3.0”,脉脉推出的“业问”(职场中的付费问答),丁香医生的“来问医生”(医疗行业的付费问答)
推广活动
-6月27日召开了分答上线以来第一次发布会
发布会上,姬十三请到了知名答主鹦鹉史航、东东枪和马东的“好好说话”团队等前来坐镇,用分答的规则来了一场有趣的互动。
-发起#最后60秒#终极提问,探寻生命意义,活动所得全数捐给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
-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
可是如果分答过分依赖于大V,那么拥有大V最多的新浪微博如果也做一个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就像新浪微博推出一直播来打入直播市场一样),那么对分答的冲击将会很大
必须要来补充一下,终于知道为啥王思聪和罗振宇都在分答答题呢,他们也不差赚这点钱,原来是普思资本和罗辑思维斗投资了在行&分答......
我就知道这些名人做事不会是心血来潮......
-朋友圈分享
我的朋友圈里暂时还没人分享过
-紧随热点
"冠希为何怒撕志玲"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和八卦天性。但是这个推广有点Low,因为这种事情除了当事人之外,怎么可能有"专业解读"?而且分答是个主打知识传播的平台,过分关注娱乐圈八卦会影响品牌形象。
差异化分析 分答 VS 值乎
分答的4个主界面
值乎的3个主界面
功能对比
分答和值乎的核心功能基本相同,都是付费提问、语音回答,90%归答主,10%归分答/值乎平台。
分答是独立app,值乎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分答的语音回答限定在60秒,值乎限定在120秒。
用户的提问都是针对具体答主的,所以二者谁更有市场还是在乎答主质量。值乎的优势在于可以把知乎的优质答主转移过来,但是目前分答也进驻了很多知乎大V。
分答和值乎的普通提问者的用户粘性都不够高,如果分答的王思聪等自带一众粉丝的大V,或者活跃奇葩说辩手们去了值乎,分答很难留住相应的粉丝。
使用感受
优点:
用户角度
- 没有广告
- 功能定位明确,界面简洁易上手
- 支持微信支付,充值方便(对比:喜马拉雅FM在iOS设备上充值必须通过App Store,非常麻烦)
- 收益每晚结算进入微信红包,让收益的答主和提问者乐此不疲
- 回答不仅仅是名人、网红、高知的游戏,任何人都可以开通回答页面,接受提问
- 对于答主,除了赚钱、提高影响力,也有机会思考平时不曾想过的问题
企业角度
- 分答的60秒的时长设定非常巧妙。如果时间太长,可能有人通过录音而贩卖盗版。参见喜马拉雅FM里,马东的奇葩说团队退出的付费节目《好好说话》,淘宝里一大堆人通过对节目进行录音来销售盗版
- 目前,在每个时段,即使不停刷新,大概是能听到两条"限时免费听",一天下来即使不停刷新,也只能听到四到六条"限时免费听",这个节奏把握得比较恰当,如果再多,就会让很多用户不愿意付费偷听
缺点:
- 大量问出的问题得不到回答,打击积极性
- 绑定微信后的用户名即为微信名,并且无法更改
- 在"我问"这一栏,显示所有问出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得到回答的,应添加过滤功能,方便用户定位到那些问出并被回答的问题
- 收益只能计入微信,微信提现又需要手续费,这点对用户来说不友好
- 分答里的60秒回答,还是有些碎片化了
- 普通用户想参与回答的门槛太高,如果不是自带粉丝,很难获得提问
虎嗅网评价:分答最大的问题是内容沉淀不下来
三方面原因:一是语音本身就难以沉淀;二是内容真正有价值的不多;三是没有内容筛选分发机制
如果我是PM
- 支持提现到支付宝
- 对于没有被回答的问题,添加删除功能
- 大力拉更多微博大V、知乎大V入伙
- 目前如果把自己的回答页面分享到朋友圈,不免有种赤果果的感觉,大部分用户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分享。两种方法:要么降低分答给人的心里门槛,通过更多的归类功能让人感觉普通人也可以输出有价值的回答;要么相处更机智、更有强调的分享方式,或是分享链接,让用户半开玩笑地就可以轻松邀请好友向自己提问。
- 对于名人来说,分答带来的收益毕竟还是无关痛痒,他们很可能新鲜劲儿过去之后就不愿意回答问题了。要找出让明星答主持续关注的方法。
-----------我是版本1.4的分割线-----------------------
2016年7月30号更新了版本1.4
官方在App Store的描述是:
- 同题讨论功能,每期一个话题讨论,所有分答用户都可以回答。免费听大家的回答,还可以看往期讨论的内容。
- 机构版多答主功能,机构可以分配问题给入驻该机构的答主回答。让回答更有针对性
- 答主可修改昵称功能,答主可修改昵称,30天仅能修改一次,用真实的名字会更有说服力。答主个人页还可以查看TA的头像,大图呦~
不得不说这个官方描述实在有点啰嗦
关于这几个新功能的体验:
- 讨论功能,作为用户觉得超赞!一是可免费偷听的回答增多,二是话题都比较精,三是普通用户(没人提问)也有发声机会
- 机构版多答主功能, 不是机构用户,没体验到
- 修改昵称。这是之前提过的关于分答的一个缺点,fix了,很好
除了官方提出的几点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些改变:
- 主页的“限时免费听”变多了,之前的版本主页只有2条,一天不断刷新也就能听到4~6条不重复的。现在,此刻,主页就有11条限时免费听。
这个功能的坏处在于:有可能降低用户提问的积极性,对于提问用户,看到自己花钱提问的被别人免费就听了,难免不平衡。对于偷听用户,客观上讲,他们免费偷听,降低了分答应有的收入,而且可能会使得他们以后就坐等免费的听,花钱提问或偷听的次数变少
好处在于:可能会增加了用户打开app的次数,可能有的用户不想花钱,觉得来听听免费的也不错
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在标注一个问题有多少人听过,免费听的也算在内,这样听过的人数变多。用户打开一个答主的首页,看到他的一些问题被很多提问,潜意识会换算成提这个问题的人会赚多少钱,从而提升提问欲望,而不太容易考虑到免费偷听的成分
关于这个改进在盈利和用户日活方面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作用,还是需要相关数据来证实。
- 限时免费听的问题会标注免费听的到期时间。个人认为这个改动的影响可能不大。既然是免费的,也知道是限时的,那么如果用户感兴趣,看到了就会听,不感兴趣,即使知道快过期也未必听。
其他想说的:
分答在提示新版本时,用户只能选择“立即更新”或“以后再说”,不像Evernote在提示更新时可以选择“跳过此版本”。如果不更新的话每次登录都会提示,还真有点烦啊。
这个新版本确实没让我失望,不像很多软件的更新只是是修了bug和解决一些稳定性的问题。关于上一点,其实我是建议如果有明显的功能增加,可以采用现有的提示方法,如果没有明显改动,可以让用户“跳过此版本”。
更新后的导览图真是太赞,很有设计感,把分答的功能完全的表述清楚了。
8.11补充
分答开通了答主直播(从分答微信号进入,直播由视点云支持),8.9是第一场,由@科学家种太阳 主播,结果卡得完全看不了(看来是性能测试没做好,没有测试并发),最后主播还是通过一直播进行的直播。
分答8.10开始了技术升级,分答的app和微信入口都无法访问,也不知道要持续到何时(反正8.14是还没好)。不知道与它直播的失败是否有关。
另外,今天看到了对姬十三的采访(2016.7.21),关于分答的,说得很好,摘录如下
【知识经济跟粉丝经济加在一起就是分答】
澎湃新闻:明星给分答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流量,有学者质疑,获得现象级成功的分答离知识分享越来越远,反而逐渐向社交靠拢,其实是把私人的、独有的社交体验作为一种可复制的商品卖出去了。
姬十三:现在很多人把分答的蹿红归因于明星效应,而非知识传播,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分答兼而有之。事实上,简单地看粉丝经济和知识经济都是很偏颇的,如今这个年代,知识人应该拥有粉丝,有粉丝的人应该把自己变得更深度,所以知识经济跟粉丝经济加在一起就是分答。分答就要玩粉丝经济,但分答也在玩知识经济,这是完全不冲突的。每一个知识人都应该拥有大量的粉丝。
澎湃新闻:很多人注意到,一些明星、网红的提问价格动辄上千元,比如仅仅三天时间,王思聪就凭借32个几十秒的语音回答轻松将25.7万元收入囊中,而许多专家学者几十元的提问价格则显得“寒酸”不少。
姬十三:的确是这样,就像你说的,明星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和关注,但我们无法保证明这些明星在分答上面的“黏性”。分答下一步需要更加关注各垂直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服务建设,比方说法律、健康、心理、职场领域的知识服务,其实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够涌现出来,来这里用一种很放松、很方便的方式为用户去提供服务。这是我们扎扎实实想去做的事情。
澎湃新闻: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分享经济规模,从出租物品或劳动力衍生到基于资产、技能、时间分享的协同生活方式,分享经济也正在渗透知识领域,改变人们的获取知识方式。有人说,分答是在“躺着赚钱”。
姬十三:互联网终究会连接一切,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可以变得轻松、有趣和简单,学习知识将不仅仅只是获取生产资料,而更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8.15补充
截止到今天,分答的技术更新还没结束......
微信公众号也终于出来说句话了
9.27补充
今天分答回归咯~
10.14补充
咳咳,那啥,我是来秀一下分答入账的~
截止目前,一共花在分答上的金额大概31软妹币吧,收入嘛.......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