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宗效应——拒绝做“好好先生”
美国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做过一项实验,研究课题是“改宗心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人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时,假如他能就这个问题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他原来的看法,获得与之相一致的观念,那么他多半会倾向于喜欢这个“反对者”,而不是自始至终都支持自己的人。
改宗效应
人们倾向于喜欢因为自己而改变观点的人,而不是一直都忠实于自己的人,心理学上称为“改宗效应”。
日常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事事都顺着他,从来都不让他受半点委屈,为什么到最后他反而越来越忽视我的感受?“改宗效应”告诉你,原因就是你在一味顺从、讨好的同时,丢了原来的自己。
“改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好感并不是一味地赞赏换来的,有句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有个性、有主见的人才更加具有吸引力。你不想得罪一些人,而刻意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一味奉承,即使内心一直在反抗,也不愿表露出来;你自认为自己没什么做得不对,更没有站出来与之对峙,根本就不可能得罪他,而实际上你已经“得罪”了对方。这种似乎很明智的“明哲保身”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好好先生”的角色,看似谁也不得罪,实际上已经得罪了许多人。
“改宗效应”提醒我们,虽然很多人都喜欢听好话,但是那些听惯了奉承、赞赏之语的人,何尝不希望有个愿意讲真话的人勇敢站出来呢?必要的时候,你有见地的委婉批评和意见,更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欣赏。接下来,你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对方的观点,对自己的想法加以矫正,对方就会更加喜欢你。
可见,“好好先生”、“好好女士”在人际关系中是很难受到欢迎的,“明哲保身”的做法更是不可取,不是要你去坚决反对别人,而是在分清楚是非黑白的前提下,理智地做出自己的决定,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要为了讨好、为了不惹事、为了一味奉承而失去自己的立场,否则就会被人瞧不起,也很难找到知心的朋友,建立起真正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