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熊飞罐
也许是因为成就大事必须世事洞明吧,许多立言立功的著名人物都有超出一般人的预测能力:大家都知道曾国藩“以相取人”,还留下一部教人识人的《冰鉴》;李鸿章看到5岁的李叔同就惊为天人……这类的故事很多,近日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梁启超家书》,发现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梁启超也有这样一个事例——他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担心陆小曼会害死徐志摩!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徐志摩于1920年在英国爱上林徽因,在第一任妻子张幼仪生下第三个孩子时执意与其离婚。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室弟子,但这位老师十分反对自己的弟子这么做,认为是“极不道德之事”。林徽因挣脱情网回国后,在梁启超的撮合下,与其长子梁思成谈起恋爱。
1922年10月,徐志摩结束学业回国。刚到北京,他就接到了老师梁启超给他的一封长信,告诉了他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关系,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
不过,徐志摩并不死心,又利用组织新月社、共同接待泰戈尔、排演诗剧等机会,继续创造与林徽因接触的机会。
但是,接待过泰戈尔后,在梁启超的安排下,林徽因很快与梁思成去美国留学。此后虽与徐志摩仍有书信来往,但徐志摩基本断了与林徽因结婚的念头。而此时,陆小曼出现了。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赓也是梁启超弟子,所以徐志摩与王赓算是师兄弟。王赓忙于工作,常请徐志摩陪陆小曼游玩、看戏。久而久之,两人生了情愫,最后发展成陆小曼要离婚嫁给徐志摩。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勉强同意两人结婚,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二、婚礼必须由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这三条徐志摩都答应下来,但是其他各项条件还好办到,就是请梁启超证婚颇费周折。
梁启超是极为反对这桩婚事的,当然不愿意去证婚。不过,可能是受了徐志摩的请托,胡适、张彭春(导演)找到梁启超苦苦说情,梁不得已才答应下来。徐陆二人的婚礼次日,即1926年10月4日,梁启超便写信给他的几个孩子,讲述此事原委,并劝孩子们不可做出类似“不道德之极”的事。文中说:“青年为感情冲动,不能节制,任意决破礼防的罗网,其实乃是自投苦恼的罗网,真是可痛,真是可怜!”
梁启超解释了不愿做证婚人的原因:“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梁启超十分反感陆小曼,在信中,他说:“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苦痛更无限,所以想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他(指陆小曼,当时无‘她’字——作者注)能有觉悟(但恐极难),免致将来把志摩弄死。”
知道了上述事实,我们也就不难想象,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措词有多严厉,连梁启超自己也说“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未闻之婚礼矣。”那么,梁启超在两人婚礼上的训词都说了什么呢?让我们选两句话看看:
“徐志摩!你是有相当天才的人,父兄师友,对于你有无穷的期许,我要问你,两性爱情以外,还有你应该作的事情没有?”
“你知道吗?陆小曼?你既已和志摩作伴侣,如何的积极的鼓舞他,作他的应作的事业,我们对于你,有重大的期待和责备,你知道吗?”
可惜的是,梁启超婚礼上的这番严厉的训词并没有震醒陆小曼。陆小曼婚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并且在1928年就认识了后来的同居情人翁瑞午,还抽起了鸦片。
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话也一语成谶,徐陆结婚仅仅5年之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便死于空难。徐志摩之死不能不说与陆小曼有极大关系。陆小曼精神上的颓唐,影响了徐志摩;物质上的奢靡,逼迫着徐志摩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经常坐着飞机飞来飞去。
最后,我还非常想说一下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王赓也是非常出色的人物,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保送美国留学,在普林斯顿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去读西点军校,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同班同学。与陆小曼离婚时,他的职位是五省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王庚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威胁徐志摩陆小曼,而是在办完离婚手续后,当面送给了徐志摩一句现在看起来仍十分让人感动的话:
“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
与陆小曼离婚后,王赓再未结婚,后来官至国民党的中将。1942年,在出差途中死于埃及,年仅47岁。
徐志摩的离婚、陆小曼的离婚,虽然有着爱情神圣的理由,并且拿出巨大的勇气冲破了重重阻力,但是真的是值得的,是正确的做法吗?这簇爱情的烟火刹那间发出的夺目光芒,近百年后的人们还依稀看得见,但是给当事的4个人及他们的家人,带来的又是什么呢?
而作为旁观者的梁启超,在两人结婚时便预见到了其悲剧结局,不得不说,大师确是睿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