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A离职了,准确的说是被开除的。年仅30的他在HR面前哭泣的像个孩子。
小A工作能力很强,分配给他的任务完成的都很好;为人也很友善,午休时间总喜欢给同事弹琴,谁有困难更是喜欢找他帮忙。
然而小A很多年没有晋升,除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的事情,小A从不主动尝试其他领域的工作, 没有人曾在他脸上看到对晋升的渴望。
翻开通讯软件,小A三年没有主动联系他的领导,每天只会按部就班的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也许在小A心中,稳定的工作、不错的薪水、友善的团队以及驾轻就熟的工作已然足够。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份安逸让他成了温水中的青蛙,当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也无力回天。
毛主席曾说,“我们爱好和平,但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同样,贪图眼前的安逸,将会失去长远的安逸;逃避眼前的痛苦,将会遭受长远的痛苦。
我们都喜欢稳定的环境,摒弃危险与动荡,然而一味维稳只会将自己陷入险象环生的绝境。唯有时刻“战斗”,保持适应动荡的能力才能求得真正的稳定。
笨笨是我的好朋友,曾经,她总是一脸苦恼,最近却是满面春风。
听她说,她转岗了,还在原来的公司,却负责其他的职位。她很开心。
笨笨在原来的岗位做了很多年,所有工作都已经驾轻就熟。公司的体量既给不了她向上发展的空间,横向拓宽同岗位专业模块也没什么可能。
笨笨说,她不想坐在既往的功劳簿上,等着被公司淘汰或者被时代淘汰。趁年轻,她想拥有更广阔的的成长空间。
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离开公司,选择能给她向上发展或深耕某一领域的机会;要么转岗到其他部分,尝试新的可能。
综合分析自己的能力与需求,她选择转岗,尝试拓展其他领域。据说做的还不错。主动求变给了笨笨更好的成长。
正如《易经》所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我们面对某种选择,积极求变或许才是生路,主动改变现状,不断自我革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爽妹子是我的大学同学。入校第一天,她毫不讳言地告诉所有人,毕业后她想留学深造,到国外去看看。
四年的努力不负韶华,她成功的申请到澳大利亚一间不错的大学,申请到她极其认可,立志投身其中的专业。
到了澳洲,四年梦寐以求,多少次午夜梦回间期盼的留学生活没有给她带来快乐。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异域生活愈加给她带来沉重的痛苦,她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澳洲。
然而,澳洲留学是她四年全力以赴奋斗来的,是多少人梦想渴望的,只要自己坚持2年就能满誉归国。每每思虑至此,她又舍不得离开。
于是,她在痛苦-坚持-痛苦中度过留学的第一年。
到第二个学年,她实在坚持不下去。在与家人深入沟通后,毅然回国,转而报考香港的一所大学。
两年学成,毕业后,在香港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团队的同事也与她气场相合。每天的工作,非但不觉辛苦,反而成就满满。
或许我们都曾是爽妹子,都曾以为面临两难,进退维谷。却忘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唯有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方能看到生机。
也许对爽妹子而言,放弃坚持1年便可获得的学位归国是一次冒险,然而一次冒险,胜过一千个安逸的日子。
安逸的人生,谁不想拥有。只是,这种安逸,应该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年轻时逃避艰辛的理由。
真正的安逸是经历年轻时期的奔波岁月后,内心的愉悦富足,它无关享受,无关迷茫,而是内心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在还能做梦的年纪,请不要轻易选择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