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代社会,一切人类珍视的东西 ,最后都会用钱来交换。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判断,并且作为非资本主义的我们也深有体会。尽管人们在生活中具有诸多方面,但这句颇为绝对的话某种程度上确实鞭挞了我们的幻想。什么主义的社会似乎也变得不是十分的界定清晰了。钱,似乎变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宗归一”,没有钱显然寸步难行。
这倒不是为了拜金主义而吹捧。在过去很多可以不用钱的也可以、能获得满足感幸福感的事在今天都需要花钱才能获得。比如儿时那些不需要花钱就能让自己开心的游戏,今天的孩子要通过屏幕来获得了,而今天大部分的网游都是需要花钱了。哪怕小时候玩到让我们嗨爽的、一次性消费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换做今天不是要买皮肤就是要买装备。到底是人们的快乐成本提高了,还是这些让人们快乐的东西本身提高了呢?
且不说真的处在赤贫阶层的多数人,相信多数处在日常工资水平的人还是会觉得自己穷,钱不够花。但在这个范围内还是需要细化,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缺钱,有多少人只是说自己穷而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更为奢侈的物质追求得不到满足而感到没有钱。虽然和平年代人们追求物质无可厚非,但如何将自己的欲望降至最低似乎也是今天不得不自己考虑的问题。马克思那句话没说出来的或许就是这个——现代社会人们的一切焦虑、浮躁、痛苦很大程度将会和人们诊视的一切东西最终等价的钱相关。经济的发展作为近乎唯一的指标早已让环境、人心等变得越来越线性,只是很多人还不甘心,还愿意用很多意识形态或文化类的东西来修饰。
或许在这句名言后面还紧跟着这样一句富含内在联系的话,隐喻似的紧跟:如果一个人想做一件不同于任何凡人的事业,就不能成家,不能生小孩,几个文明的大宗教都如此讲过。只是终究是极少数人才会做到非同凡人的事、行使着非同凡人的权力。我们经常听到“你的梦想是什么”,实质上无非是出于现实的考量,这自然没有对错(对与错这样的价值评判是非常粗糙的,根本不值得拿来说)。而真的精神层面或者在这个层面上有所理想和建树的人总是寥寥无几。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只不过是用所谓的大词儿来给自己打气。比如谈论理想,不如踏实一点聊聊自己的憧憬或愿景,客观地认知或许反而会更早摸到自己的目标。之所以如此反感虚张声势,原因之一就是遇见过很多“画大饼”的人,为了搞点钱来无所不用其极。今天和朋友相聚还在聊,现在做什么都要谨慎,见过太多“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了,时局不太理想,慎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