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凡网络焦点九期初级坚持分享 第62天 2018-04-27洛阳
前些天,在某节目中,演员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地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当女儿再次“啪叽”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时候,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
这时,沉默中的女儿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关于“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后,不怕他哭闹,也不怕他事后巴拉巴拉和你讲道理。怕就怕遇到那种“打不哭骂不语”,把情绪打成静音的孩子。
看到这里,心里还在暗喜,我的孩子就是会和我顶嘴,或者哭闹,或者跟我讲道理,似乎情绪都发泄出去了。再次回想,他情绪发泄出去真的就会没有事情了吗?
又想起最近和几个妈妈聊天,说这孩子不知怎么了,和父母相处还好,说话做事也算懂事,只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变身成那个发号施令着,稍不如意,就冲着爷爷奶奶“吼”,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了也不听。
我也在回想我家的情况,也是大抵如此,一开始我认为是因为爷爷在面对孩子需要执行的规则总是纵容所致。细想回来,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另外一层的原因一直被我所忽略。突然之间发现,孩子正在以我们曾经“吼”他的方式,“吼”着他的爷爷。看似他曾经被“吼”的时候,情绪也得到了宣泄,宣泄之后就会没事了吗?如果是那个“不说话”的孩子,你给他一个拥抱,可能会缓解他的害怕恐惧感。而对于和我们“顶嘴”的孩子,大人还在气氛中,自然也意识不到他的“害怕”和“无助”,拥抱自然也不会有。所以他所接受到的这股负能量一直还留在他这里,“它”也需要一个出口,而这个“出口”往往就是他所能控制的人。对于小朋友,宠爱他的老人,朝夕相处的班级同学,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情绪“出口”。对于充当着严厉角色的父母 ,目前他还没有选择他们当成他情绪的“出口”。谁能保证以后不会呢?
所以面对犯错误的孩子,第一种,被吼之后不说话的,可以给他一个拥抱;第二种,被吼之后顶嘴的孩子,也可以给他一个拥抱。因为每个人犯错误之后都会有内疚感,和害怕被批评的恐惧感,一个简单的拥抱,会让孩子知道,我们仍然爱他,给他以力量感。拥抱之后,引导他来处理问题来替代责备,而此时,焦点的引导方式就是不错的方式。
昨天晚上儿子在复习拼音,遇到了一个就是拼不太出来的,看着他尝试了几次,好像还是找不到感觉,最后就气急败坏的说“不读了,烦死了”。我看到了他的无力感,对他说“妈妈看到你在努力的拼他,可是好像还是拼不太出来,这么能干的你有点生气,不过想想你以前那些声母,单韵母都不认识呢,现在已经读的很顺溜。想想你是怎么记住那些单韵母的。”,顺势也搂住了他。
听完我的话,他从我的怀里挣脱出来,说先读别的,等会再读这个。后来他又翻看了书本,最终把那个拼音拼读了出来。换作没有学习以前,我可能面对他的“发脾气”也会“吼”回去。情景就完全不同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