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因为网络上别人家发的一篇短文,加上一些编辑后的图片,下面再搭上几句似是而非的句子叹一声诗与远方,就真一窝蜂地奔向远方。
很多不能加入诗与远方行列的人,也要发表一番内心的向往与现实的压力交杂的感想。
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只会默默地关闭类似的界面,拿起杯子喝一口浓热的茶压压已经顶到喉咙口的吐槽。
对于旅行,最开始是小学独自一人乘坐长途汽车,从闽南地区经过20多个小时到南端海岛的海南。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路上只能看到一些疲倦的脸孔,每个人因为长途的旅程都有点脏兮兮的。那时的海南也没有现在被称为中国的夏威夷的名声,只是一个落后的海岛,岛上除了黎族瑶族的原住民,就是当年响应国家政策到海南开荒的大陆人。
就是在这样多年的两地往返中,我开始思考旅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是习惯性地通过窗口看这路上的风景,然后也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还是赶鸭子似得从一个景点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地又到另一个景点,然后成为一次聚会上可以炫耀的谈资;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赚钱,到各个地方充当商品的搬运工。
生活在我们心里总是别处更好,当下只是无可奈何的苟且。所以有些人希望通过旅行,换一个环境,证明自己并不是一直苟且的人,只是在为了将来忍耐。
其实说到底,人还是那个人,环境也并没有因为换个城市换个地方就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在大家更流行出国游,出了国感觉好像档次都高了好几个似得,与人说起来就是满不在乎的炫耀。嘴上说,我也没有觉得去哪里哪里多了不起,但给人总有一种虽然我说自己不牛逼但其实我真的很牛逼的炫耀。
可是对于我,自从看了中国的山河,总也觉得即使别国他乡风景再优美,美食再美味,喜欢的时间总是无法长久,无法那么深厚。
我不是狂热的爱国者,但是对于自己土地上的那些个风景,那些个建筑以及沉淀其中的文化内蕴不知为何在对别国他乡的人提起时,总有那么几分禁也禁不住的自豪。
如果有经常关注旅游相关新闻的人,都会了解到这么一个事实,不管是哪个国家人对于中国旅游团是差评多过好评。我们在以自己强横的购买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后,只留给他们一个相当差的印象,“旅游垃圾制造者”。
出门在外,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礼貌地安静地欣赏风景,与人交流,这未尝不是一种旅行的责任。
更别说因为三言两语不通,理解无法透彻就当街吵架。当街吐痰吸烟,吵闹奔跑,类似的事情看到了都会使人感到无法理解。
有个新闻,记者采访欧洲一家餐厅的经理对中国人的印象,尴尬的一幕出现了。经理对着镜头很无奈地说,来餐厅用餐的中国客人在餐厅随地吐痰,我无法理解,难道这是中国的习惯吗?
我想这尴尬的不仅是采访的记者,看到的国人应该都会有丢脸到家的羞耻感。
我们讲了那么多年的公共礼仪,标语贴墙上的年限可比我们父辈的年纪都要大,难道每天出门的时候都忘家里抽屉里了?
远方我们要去,诗一般的生活即使我们无法长期拥有,但为了能让其长久存在这世间,在出门的那一刻,打开家里抽屉把你的礼仪也带上吧。
它带给你的或者更多的是拘束,但是留给别人的却是一种素养。
文明旅行,让共有的环境更持久,难道不是每一个旅行人应该尽的义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