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辩论咖:
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平台。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打辩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辩论有正确的认识,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打过辩论的人,很多人都会对辩论有误区,觉得打辩论的人都是伶牙俐齿,觉得打辩论的人都不容易相处,觉得打辩论的人都性格张扬,霸气侧漏。
敢于玩辩论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大学四年,辩论三年半,还有半年是因为大四下学期了,师弟师妹们也都成长起来了,所以偷懒让自己退休放假,偶尔去帮帮忙也就算了,可以说我的大学四年跟辩论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切美好的记忆和痛苦的过往基本都跟辩论有关。
美好的记忆大多是每次准备辩题带来的新鲜感,上场拼搏带来的刺激感,赛前赛后跟辩论队的兄弟姐妹们聚餐的满足感,以及毕业多年后理解到的源自辩题又超越辩论的种种人生感悟。
而痛苦,往往跟身边人对我和辩论的误会有关,因为我发现在跟基友一起吹牛扯皮的时候,基友们都会突然来一句“闭上你辩论的嘴,这是扯淡不是辩论赛”。
这些误会来自于辩论赛上的唇枪舌剑,我们在场上的表现让很多人误以为我们平时也是如此强硬或者彪悍的人;
这些误会来自于我们为了准备辩题而废寝忘食,却忽略了跟身边人的交流与沟通;
这些误会来自于我们中的很多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却忘了我们也是普通的大学生。
辩论不是什么太高雅的艺术,即便强如执中大叔、建彪学长和薇薇姐,在生活中也都很平易近人。
辩论源于生活但不同于生活,归根结底还是很多人磨练心智和嘴皮的一种爱好,所以不用摆的太高,更不要推得太远。
摆的太高容易脱离实际和辩论的初衷,让这条路变的异常痛苦;推得太远容易让人渐渐地失去思辨的动力,沦为人云亦云的行尸走肉。
有很多人问过我,“天天拼死拼活的打辩论,你有什么收获?挣钱了吗?找到跟辩论有关的工作了吗?”
上大学的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们,“我打辩论总比你们天天打游戏来得好,我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口才,你们呢?”
可是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每一位问过这个问题的人:是的,辩论给我带来了很多东西,很多你们可能一生都可能无法拥有的东西:
准备辩题的过程让我掌握了搜索和整理知识的最快方法,这让我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省去了很多麻烦;
一遍遍润色辩论稿的过程让我掌握了更多表达技巧,这让我能用更加流畅的语言来表达我的观点,用更加精确的用词来传播我的思想;
跟辩友切磋合作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让我树立了团队意识,也更加愿意包容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整个辩论的过程让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书籍和知识,也让它们在我脑海中进行了深层次的加工,这让我在分析问题时有了属于自己的角度,也有了独立思辨的能力;
即便是遭遇了丢人、失败、毁灭性打击、辛辛苦苦爬上顶峰又瞬间摔了下来的惨痛经历,现在的我也能眼含着热泪微笑的站起来,继续在下一场比赛中慷慨陈词,说出我的观点;
辩论的魅力,就在于此。
打辩论多了,人是会变的,有的人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有的人变得更加锋芒毕露,但无论外在变成什么样,内心都会更加强大,因为知识的积累,因为思辨能力的提升,因为你知道你努力过,你能行;
长时间不打辩论了,人是会想的,想那种酣畅淋漓的博弈,想那种表达观点的平台,想那种紧张刺激的PK,想成功后的仰天长笑,想失败后的后悔与不甘;
打辩论多了你就会得出一个最朴素,但很多人并不懂的道理:很多东西虽然没钱拿,但带给你的东西足够你受益终生。
而对于我来说,线上的“辩论咖”也就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缕曙光,恰如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有幸加入了辩论队,现在我刚上简书就遇到了我生命中的一缕曙光——辩论咖。
希望能够跟各位小伙伴一起成长,在简书上,在辩论咖里,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接下来,还请多多指教!
此致 赵靖
201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