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康巴传媒发布了一则诗歌征集的信息,彼时的我正处于一种对文学朦胧美的强烈好奇与探索中。这样的状态是从心神和灵魂中孕育了许久、许久的种子。
按照要求我把文字发送到了尹向东老师的邮箱,一年后我接到了列美平措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他沉沉而包涵着语重心长意味的声音,在当时隔了两座城的电话末端,列美老师的语调给予我一种力量,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像是在昨天。
是这样的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我对我所生活的环境的一些肤浅认识。以往只能在报纸上看到康巴作家群作家,通过报纸和网络的发声,而从参与了这样的文学活动后,真正让我从一个若干年收集我所喜爱作品类型的报纸、书籍的收藏者、追寻者变成了能在生活中与作家相遇的人。
为此,我要感谢我对生活始终保有的期待与奋力。这样的一种天生的向上的力量,或许是上天赐予吧。在生存环境赐予文学土壤几乎为零的状态下,现实、动荡不定的生活环境下致使我自小就形成了似乎心思缜密的老灵魂模样。所有的事堆积在心头,能表达的渠道极少。于是,书写就成为了另一种审视自我、将这颗心交付天地诸物的渠道。
感恩,不幸。它将玻璃窗打碎,从此,我却发现和找到了书写这条路。书写,让我理清思路、坦然接受世间的俯视。从此,我的内心获得安静、知足。
2018年冬季,接到报社唐闯老师的电话。我内心是激动的,南泽仁老师和唐闯老师整理我的一些文字,并让这些当时写下时心情澎湃的文字,写完后在屏幕和纸上觉得它们一片灰暗无光的状态变为铅字这一过程多神奇。领取到报纸的那一刻,我才觉察到,原来普通人这样珍视万物的一颗心用笔记下也可以放置在报纸、杂志的一角,这是多难得。笔者的心意难得书写成章,责编老师的心难得欢心喜悦将之呈现于世面,这时候我们的心走到了一起,这是对人类共同命运或是不同生活体验的尊重和怜惜。
为此,我感恩。这样的机会也让我阅读到南泽仁老师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描绘出的亲情场面,寂静、幽远。一行行文字背后,是我触动的心,她在微微疼痛着。借用格尼老师的一句话:“有一种痛是,眼泪流在心间。”无论当时南泽仁老师写这些文字时是怎样的心境,我得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温暖、疼痛的感觉。与作者有相同的灵犀是一位读者精神上莫大的慰藉。一条路千万个岔路口,你走的路我恰好路过,莫名欣慰。
冬季的康定城在雪山的环绕下,有些许冷漠。落叶的柳枝被折多山淤积的风吹得来回“刷、刷”响。许多次路过康定都像是在寒冬。途中会去寻找《凹村》一部我期待已久的书籍,在各种曲折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把它郑重地放置于我的窗台、枕间。然而,读懂这本书的一小部分内容就已经过去了一年了。走进作家的心里,走进她的作品就是了。纯粹从文学方面出发,我何时才能走进雍措老师的心里?读懂这一本书,不容易。这些,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开始我是排斥的,后来真正懂得其中意味,在生活的洪流中,灵魂不觉受到警醒。
《零散的记忆》是一年前才略微从电子书偶然翻过的几页。今年重读体会却与去年有极大的反差。人由于所处境遇的不同,便会遇上不同的人,不同时期会听到记忆尤深的话,看到一些终归进入我们生命的书。不论怎样,零散的时空中,我们终将相遇。
对于我来讲,读懂雍措老师最应该读《零散的记忆》。书中笔者丰富的职场经历。双亲的逝去更是让我体会到每一个时代的不容易、每一代人的青春与热血点亮了晦涩星空。
祖辈、父母总是以飞速的步伐离我们远去,回头看,这样的历程是惊人的。祖辈、父母不需要为获得过多金钱、欲望与子女、孙辈们争执不休。其实,他们内心最能得到满足的便是儿女、儿孙的陪伴与勤劳勇敢。
跌过很多跤,我为我的一些选择和作为感到值得。爱,就意味着牺牲,无论时间、金钱,亲人、爱人。这世上几乎没有哪一种投机取巧会换来长久、安宁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可能只是简单的小幸福。生而为人,本就意味着风险和责任。意识到这些,若是,扪心自问,值得就把心交给天地去做。
这些是反观《零散的记忆》得到的启发,生活中微小的思绪与行为计量着读者与笔者的缘分。书中的文字给予我安慰、给予我力量。这就是书籍的力量,作家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笔与人生创造出一个时代的波涛起伏,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在更遥远的未来给予后继者,温暖的光芒。
精神不朽,文学长存。
如今,我与你相遇,即是今生最重要的一个时刻。或许,未来,我可以有机会说,我无悔于我对人生道路、个人立场生活立场的选择。
与一些作家老师们相遇阅读他们的文字或是与马丹、拉姆、陈勇、张坤藩等作家交流碰撞出思绪的花火,让我内心无比珍视。他们个个都是如此精彩。我却与他们隔着千山万水,难以抵达。生活中处处是老师,都值得尊敬与学习。
人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或是在通过舞蹈、歌曲、争执寻找着这样的一种表达途径,或是在忙碌中淹没这种思想与当下生活境地的细微感受。于我来说,我已经找到这部分,这仿佛是我生命中失去的一部分。它本属于远古、未来,却在迷茫的人群中给予我无尽的宽慰。
这样,就足够。
摄影师:云禾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