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简书兴起了分享手机截屏的热潮,连 PingWest 也开始找名人分享手机首屏。最早知道名人分享个人应用来自于 AppSolution 的公众号,但她邀请的分享嘉宾多为互联网圈内人士,取样略窄。一些普通用户的首屏其实更应该受到关注。
我的智能手机一开始是 Android,到 WP,最近换成 iOS,感受颇深。
记账类
一开始 Android 用的是随手记。回过头来的感觉是一群大红大绿的大妈在跳广场舞,个人觉得喧嚣,但也不妨碍其他人欣赏。就一个简单的支出,至少需要3-4次的跳转和选择分类,这种使用二级上下滑动的交互方式让我震惊。
几个月后,在 AppSolution 的介绍下,用起了三个平台通用的 Toshl。免费版本的 Toshl 略显不便,每个月只能添加一次收入。其最大优势在于直接进入金额填写,不使用固定的消费分类(这是我最最讨厌随手记的原因),而是自定义的标签,这个很好的设计,大部分上班一族的生活是挺固定的,支出类型的频率自然反映生活方式。
在入手 iOS 后不久,看中了交互和设计都很出众的 DailyCost。相比 Toshl 的厚重感,DailyCost 向下拖动就可以增加一个开销,耗时不过几秒钟。分类可直接点餐饮、电影、购物和交通等固定标签完成(标签支持调整先后次序),也可以用备注。
记账类的软件各有各特色不假。就我知道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出国较少(其实是没有),借贷不多,对于货币的转换,流通的需求不大。退一万步来说,一年中有十次这样的支出,但也不代表剩下时间得接收冗余的操作。
Toshl 比 DailyCost 出色的地方在于能够按照标签来排列账单,这样就可以知道各种名目的支出比例。这个对于我并不是强需求,所以最终还是选择 DailyCost。
支付类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我都在用。支付宝多是转账和信用卡还款,淘宝购物应该不算,因为依赖于淘宝支付时候的直接跳转。微信支付则用来充话费,吃饭 AA 收款。
就使用场景来说,用支付宝转账往往是因为朋友在用,用信用卡还款则是一种依赖,刚开始的信用卡还款是绑定储蓄卡自动还款。后来发现支付宝还款更快捷和方便,而这个时候微信支付还没有出来。
用微信充话费的习惯并不算长远,之前的移动卡即使欠费停机也能打电话用绑定的储蓄卡充值,联通却是死活打不出去,微信支付刚好出现,玩着微信顺手就充值了,方便。吃完饭大家都在玩手机,其实就是在刷微信朋友圈,这个时候微信的 AA 收款出现就恰到好处。这个场景背后的设定是——出来吃饭并且需要 AA 收款的多是年轻人,关系不错,往往在同一个微信群里面。
每次打开支付宝,只会是转账,余额宝和信用卡还款。可就是这几个简单的选项,却让我挑花了眼。支付宝首页的 4x4 排列,与微信的素色的 3x5 比起来,感觉要拥挤一些,而下面的 banner 广告则让屏幕感觉在跳动,再加上经常冒出小红点的底部横栏,比较难集中注意力,总体而言,支付宝属于运营驱动,使用起来感受略逊一筹。
对于应用来说,使用中的提示语言和操作提示也是一个很有看点的比较。两个使用起来都有点相似,操作习惯熟悉,也就很难做出比较。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对微信的信任度提升,估计微信支付的活跃度和用户数会有很大。支付宝剩下淘宝做落脚点。当然,我还是会继续用支付宝的,毕竟看着两个狮子角力总比一家独大要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