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化可行产品

最小化可行产品。

中国式众筹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是运用中国式众筹的思维,我们可以发现身边有很多“宝藏”。

但是我们如何获得“宝藏”?从成功的企业实际中总结出的方法论是我们的理论指导。最小化可行产品是验证企业增长模式的有效方法。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地铁或路边,或商场会有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服务),让你扫描二微码,并赠送礼物。如果你稍加注意会看到拒绝的多,接受的少。这类业务的模式的前提是当顾客简单了解了你的产品(服务),就会注册试用。但是顾客是否真的会注册试用呢?

这些提供的产品(服务)是先开发了产品(服务),再来看顾客的反应。很明显这种方式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那么如何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呢?答案是运用“最小化可行产品”。

例子1:“收纳盒”

一个软件,安装在电脑上,电脑上出现一个“收纳盒”文件夹,任何拉入文件夹的资料都会自动上传到服务器上,然后即可复制到你所有的电脑和设备上。开发者制作了一个3分钟视频,针对技术圈内的早期使用者演示了该技术的工作状况。这个视频吸引了几十万人访问网站,产品公测版的等候名单一夜之间从5000人上升到75000人。3分钟视频就是一个

例子2:桌上美食

桌上美食公司制定每周菜单,并根据顾客的喜欢,列出食品杂货清单,再链接当地的店家,寻找最划算的食材。顾客可以在网上设置常去的店,喜欢吃的食物,还可以比较价格。桌上美食会为你定制菜谱,并送到你家。

桌上美食的成功就是从公司创始人罗素为第一个顾客提供了可行的产品开始的。

在经过许多次的顾客拒接创始人罗素的“推销”后,获得了第一位顾客。罗素每周都会登门拜访,并到这位顾客常去的食品杂货店里查找食材,并根据这位顾客的喜欢精心选择菜单,每周罗素都会亲自把一个准备好的小包裹送到这位顾客手里,包括购物清单、相关菜谱,同时听取顾客的反馈意见。

罗素的收获是每周收到9.95美元的支票。但是更重要的是每过一周,罗素就越来越了解如何让他的“桌上美食”成功了。接着,罗素迎来了后面的顾客,而且获得顾客越来越容易了。

直到罗素和他的团队无暇接纳越来越多的顾客了,才开始建立网络平台,从服务奥斯汀地区到全美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用最小化可行产品(服务)验证认知。

在桌上美食成长的过程中,产品开发团队始终着眼于把有用的功能提升到最大,而不是闭门造车,想着发明将来才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这是两个例子是企业增值模式的一种学习认知过程,并从真实顾客那里系统性地验证了增值模式。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硅谷创业家Eric Rise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出了“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理念,其核心...
    Mia120709阅读 11,241评论 0 9
  • 最小化可行产品——验证需求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是用于解答商业产品开发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价值假设,这款产...
    郭强GQ阅读 5,368评论 0 1
  • 失去不是一瞬间的倾塌 而是一丝一丝剥离 悲伤不会一次性的爆发 而是一次一次隐忍
    风无筝的筝阅读 1,573评论 0 3
  • 台湾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即使还有很多故事还有很多照片没介绍完 留到我想说的时候吧 这一次 坐标:福建 福州 平潭 ...
    跑着走阅读 1,865评论 0 0
  • 最近内容付费成了投资风口,投资界把大把的资金砸在这上面,避免错过这次挣钱的机会。圈内人把2016年看成是内容付费的...
    明珠随笔阅读 2,4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