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磊
我家的电视,大概有半年没开过了。但我的新手机,用得已经快碎了屏幕,当然是在公交车上摔的。 这让我不得不感叹时代的力量:就连我们家这样坚决不喜欢玩手机,偏爱看电视,看电影的传统,也会衍生出玩手机的风气。
时代在变。怎么变?变得快了。自从上了高中,我才开始有普通上班族那样的忙活:周六下午才回到家,周日下午就又要回校,还有九科满满的作业……这样的日子当然不好看连续剧,看综艺。我最经常的娱乐也就是睡前用手机看看QQ空间,刷刷看点里的短视频。
是的,就是小视频,那个抢尽电视台风头的家伙。 15秒内就有惊喜,一分钟带你了解NBA最新咨询……这样的结构、布局,使得短视频在当下受到追捧,在这个时间变成碎片的背景站稳风口浪尖,补齐碎屏时代的时间段空缺。
我忘了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看短视频。那个转变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当你发觉身边的人都在看,低着头窃笑,你探头就看到手机上是快手抖音的界面时,你当然好奇:短视频是什么,这么受欢迎?于是就打开,然后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风气,再进一步就是宣告碎屏时代的到来,宣告着短视频这种能在短时间内给予必要信息,博得观众一笑的新鲜事物崛起。 正是因为小视频的短小精悍,一针见血,又能随时随地观看,十分方便等特点,它才能成功抢班夺权,带动时代变迁,走向碎屏时代。
我有天问老爸:你知道抖音和快手是啥吗。我爸说不知道。又问他那你知道短视频是个啥吗。他也说不知道。我于是笑说:爸啊爸,你真是落后了。 现在回想一下,这话真能引起思考。
我爸至今不知道短视频,或许应归咎于短视频本身。它与我爸一辈甚至更老一辈的隔阂似乎有点太大。它算是时间碎片化的产物,的代表,自然与老一辈沉浸式的冗长的。品味型的缓慢的获取信息方式大有出入。于是老一辈人就显现出与时代脱节的现象。这是时代变迁,潮流转向的必然现象,也是其既定规律。
最终我们可以预想到,老一辈的人,有的长逝,有的封闭,剩下的大多数都适应了,就像当初学会用微信一般。人本身就是适应性极强的动物,不然早应该灭绝了罢。生活节奏的加快,短视频的崛起,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次时代的更迭,以及落后人们在潮流中的挣扎。
我又不免想一个定义性问题:我们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还习惯于嗑电视剧看电影,真的算是落后吗?
在当代,我们呼吁重读红楼梦等一干中国经典名著,号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举办的各种文化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等掀起是此风。我们可曾想过它们也曾在先前某个时代被忽视,被唾弃?先人们又何曾预想过这些东西有朝一日会被再度重视,甚至成为潮流?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人们抛弃这些诗啊词啊,走向更先进的曲,探寻更符合时代特征的小说,又从已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台阶上跳转回诗词曲。时代发展就体现出重复性。它或许会在许多年后把历史重演,那是规律,是规则。
所以今天即将或说已经进入碎屏时代的我们,也应注意到:今天我们见见冷淡了的电视电影,有朝一日也许还会摇身一变,重新回到时尚潮流的定义中。那么坚守电视电影阵地的老一辈人,是否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时代的先驱者,潮流的先锋呢?
所以,碎屏时代,我们落后了吗?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从短期来看,时代的特征迫切要求我们转型,短视频这种精简的东西绝对是压缩时间的首选;用长远的眼光看,我们似乎又应该在电视电影方面有所保留,不多不少保有一份发自内心热爱与矜持。
站在时代的浪潮跟前,为了不被埋没,不被冲走,我们总得坚守阵地,又适量顺势而为,方可处变不惊,做真正智慧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