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上一章我们都见识了郑文公的不着调,不过在他漫长的一生中肯定不止这几件荒唐事。历史记载中比较著名的还有一件。
在公元前660年的时候,狄人攻打卫国,杀死了喜爱宠物鹤的卫懿公,大家还有印象吗?狄人直接打到了卫国的国都朝歌,然后老百姓们就逃到了黄河边,绝望的时候宋国来救,卫国才没有被灭国。
这郑文公一看,呀,这狄人好厉害呀,郑国和卫国是邻国,要是狄人打败了卫国顺路下来郑国侵略一下,那不是顺理成章吗?所以他必须得在边境上加派重兵把守,防止敌人入侵,嗯,这个很好的想法,也没任何错。
可是派谁去呢?郑文公看着这满朝的文武大臣,最终把目标锁定了一个人,高克。
高克这个人是一个比较贪婪又强势的大臣,郑文公一直很讨厌他。讨厌到什么程度呢?讨厌到连见他一面都觉得烦,但是又不好发作,所以这君臣互相暗中记恨。
这一下好了,正好有借口把高克支开,让他滚的远远的,再也不要见到他,嘿嘿,这是要公报私仇把他发配边疆的意思呀。
高克哪知道郑文公这是想让他有去无回呢,到了边疆等了半天也不见敌人来攻,后来齐国发兵把敌人赶走了,郑国这边也就彻底安全了,按说就应该把高客调回都城了,毕竟边邑这种地方生活确实是比较苦的。
可是郑文公的调令却迟迟不来。高克就在黄河边上无所事事,游来荡去。后来别说没有调令,甚至慢慢的把军队的粮食供给都给断了。
你说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不过高克他没造反,因为他没资本。不过不是还有守边的军队吗?这些军士,绝对是一只造反的好队伍呀。
嘿嘿,那些戍边的军士呀,早就今天跑一个,明天走一个,慢慢都逃跑了。高克一看这还有啥招呢?郑文公你不待见我,我索性也就不回去了,我直接离国出走,我去陈国去。
于是这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件荒唐可笑的事情,一支戍边队伍没有粮食吃,于是士兵悄悄逃跑,最终连领军的将领也逃到了国外。《左传·闵公二年》记载道:
郑人恶高克,使率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
这的确是比较奇葩的事情哈,不过历史上海有一件可以与之媲美的事情,咱们前边介绍过,大家想想?
嗯,是齐襄公办的事。还记得“瓜熟而代”这件事吗?齐襄公骗连城、管至父去守葵求,约定瓜熟而代,结果反悔不认账,是不是跟郑国这个事儿差不多?
郑国的公子素听说了这个事儿,异常愤怒,他说郑文公你这不是拿着郑国老百姓和江山社稷开玩笑嘛,你讨厌高克,直接把他杀了,或者赶走就可以呀,怎么能骗他去戍边,然后又慢慢抛弃他呢?戍边的可是一支军队呀,万一人家要是造反呢?就是不造反,你说这逃到别的国家,也是对自己国力的削弱呀,你怎么可以玩这种乌龙自己割自己的肉呢?
再说高克你也不应该呀,你作为一个臣子,不尽力为国,整天好利贪污,搞得大家都讨厌你,要是你没这么恶心,这郑文公也不至于这么混蛋呀!
于是公子素骂够了就做了一首诗,用来讽刺郑文公和高克。这首诗就叫做《清人》,收录在《诗经·郑风》之中。
清人在彭,驷(sì)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biāo)镳。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清人指的就是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
彭、消、轴都是地名,在黄河边上,是高克戍边的地方。
二矛指的是酋矛和夷矛,插在车子两边,就是我们说的长矛,而且都属于特长的长矛,据说酋矛有两丈四尺长(相当于现在的四五米长)。夷矛也有两丈长(大约三米多)。
英就是红缨;重缨,就是形容很多的红缨长矛。
诗里描写高克率领的军队,在黄河边上是多么威武雄壮的一支队伍呀,披甲的马匹很威武,红缨枪也密密麻麻,结果呢,他们在河上逍遥的走来走去,晃来晃去。
这么好的装备,不去打仗却在这里晃荡,一副散兵游勇的架势,真是可惜了这些好装备呀。哎呀,这郑文公他就是这么不着调,这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简直就是亲哥儿俩干的事儿啊。
好啦,到现在,《诗经》中《郑风》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大约都讲了一遍,郑国的历史故事,也就暂时讲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唐风》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