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忽然觉得“亲密无间”并不是一种好的状态,“无所不谈”也并非就是好事,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孤僻性格,又或许是越来越懒惰,懒得维系与经营任何感情,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和所有人保持一定距离。
今日看了一期综艺节目《奇葩说》,迄今为止也不过看了两期,不过很喜欢蔡康永老师,喜欢他慢条斯理的讲话,但是句句在理,他谈到,一个人即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社交活动,也只能维系好150人以内的人际关系,超出这个限定就会事倍功半。不得不承认的是,感情是需要经营的,但是我也认为有一些感情是不需要刻意去维护的,它就像陈年的酒,你把它贮存起来,不用精心呵护,但经年之后久而弥香。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都很少有联络,而我更是几乎从不主动联系别人,所以朋友间的沟通互动很少,但我觉得这并不影响友情。我们相见时依然可以开怀大笑,相谈甚欢,哪怕从不联系,有困难也会齐心协力。这种友情让我觉得舒服,我不必为了担心失去这段友情而刻意去讨好与联络,我只管放心的前行,她们处于和我平行的空间,或者在身后,或者在远方,只要我悲伤,她们一直都在。
每个人都有几个朋友圈子,你初中认识的人和大学认识的人,你们从小到大所处的成长环境不同,也导致你们的性格差异很大,所以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也有很大差别。正如我上面说讲,我有一群不必刻意联系却依然关系很好的朋友,而同时,我也有一些时常联系的朋友,这份友情也很珍贵并真诚,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友情的相处模式并不是说,我们的友情需要靠频繁的联络来维持,每个人对感情的需要不同,每个人表达感情的形式也不同,所以在这样的一份友谊面前便采取了另一种形式。有时候想想觉得很温馨,一个人孤独在外,总是有人和你聊天逗笑,枯燥的生活也充满了诸多乐趣,但有时候又觉得是一种负担。
最近觉得精力欠佳,整个人变得慵懒无比,疲于思考,懒得去维系任何感情,宁愿把自己变得孤独,所以那种频繁联系的感情让我觉得厌倦。厌倦了每天的絮絮叨叨,厌倦了双方生活里的大事小情,索性直接说出,这当然也导致了朋友很大的不满,我表示理解并且也请求原谅,但其实我并不觉得我有过错,事实上,我想与全世界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来维护自己内心的小小空间,我不希望过多的凡尘琐事都堆在我心头,我的大脑也不需要接受过多的信息,我觉得疲倦,我需要休息。
我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但也很分裂。我对这世界充满既了好奇,但又对很多事物表现的极其冷淡,是发自内心的冷漠,一群人讨论我不感兴趣的话题,我不会为了所谓的搞好人际关系而刻意强迫自己去融入,我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我不喜欢的人身上,从来都简单明了,干净利落,多说一分我便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有时做事很功利,我会考虑这件事对我有什么意义,然后才会去做,但有时又不会计较这些,哪怕这件事会给我带来诸多好处,但违背内心我又不愿意屈从。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也享受孤独的状态,这让我觉得自由,但同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情商低的表现,因为没有能力维系好身边的利害关系,所以宁愿选择与自己为伍,说得清高是独来独往,说得直白一些便是性格孤僻。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同这个说辞,我想没有几个人愿意违背自己心意去迎合别人,别人所在的圈子他也未必感兴趣,但他依然可以主动去融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能力,最起码我办不到。不过无妨,我依然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状态,如果和别人相处让自己觉得不快为难,又何必勉强自己呢。
有一天下班,和一个同事一起走了一段路,为了避免冷场便断断续续的说了一些话,虽然觉得聊天状态也算正常,但我内心里却希望这段同走的路快点到尽头,我更享受那段自己一个人的路程。与普通同事是这样,与朋友我也同样希望保持距离,我不习惯与别人过于亲密,也不希望别人过于了解自己。所有人都希望自己保持一点神秘,也都乐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愿意保留一点秘密在心底,而在这种时刻我也会陷入迷茫,我到底是希望保持神秘,还是惧怕过于亲密,在这种情况下,我到底是主动拒绝的姿态,还是消极逃避的姿态?我与别人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与生俱来的敏感与自卑,不希望被别人看穿,不希望别人了解更多关于我的真相,我心底的庸俗想法,我的性格缺陷,这样一想也并非乐在其中,而更像是落荒而逃。有些人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而有些人则希望保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个小世界,他的所有想法,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都喜欢自己一个人分享,甚至拿出来时时品尝。也许会有人觉得,这种人活该孤独,不该拥有任何的感情,但请不要忘记,他依然相信人世间的诸多情感,依然以诚待人,他有冷漠但并不是冷酷,更不是自私。
所以就是由这样一群人,他们愿意孤独,他们享受孤独,拒绝并回避任何形式的迎合与跟随,他们享受孤独带来的快感,但也要忍受孤独带来的不堪,并在两者之间趋利避害,求取平衡。而对于过去以及现在的我而言,孤独利大于弊,所以我享受并沉浸于这种状态,也许未来会有所改变,但将来的事谁能说得清呢!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