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不少的传统节日,但无论哪个节日都没有春节来的重大。一年从头过到尾,人们为了生活忙忙碌碌。
过年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放假,可以尽情玩耍。对成年人来说意味着一家人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饭桌上可以诉说这一年来的点滴,交换彼此对这一年里所发生一切的态度和看法。
年迈的父母会为了这一顿团圆饭,提前大半个月就去采买年货,就为了在孩子们回到家的时候还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因为这是家的味道,温暖而舒心。
可是不知道从何时起,那些奔波在外的子女们,逐渐的放弃了春节回家,宁可选择孤零零地在自己的出租小屋里含着泪,忍着心酸吃下一碗超市买来的速冻饺子,也不再愿意回家过年。
更有人本已抢到了归家的车票,却又临时变卦,给父母的电话里也是言语闪躲回避,有着十二万分的心虚。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害怕回家?
过年回家特别累。离家近的还好说,离家远的光在火车上就花费了两天年假,在家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起身往单位赶。在路上的时间比在家里还多,回趟家搞得的身心俱疲。好好的一个假期就在拥挤的春运大潮中被消磨掉了,只能忍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放弃回家。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亲友间似乎已经将一些例行询问的话题当做了常规招呼的模式:
“你都快30的人了,就别再挑挑拣拣,好歹成个家让你爸妈放心吧!”
“你别仗着年轻挑花眼,年纪大了没得挑!”
未婚的最怕听见的就是这些话了吧,要么就是二话不说直接开启相亲模式,而你只能保持尴尬又不失礼的微笑,陪着尬聊下去!
而那些已婚人士,则是被追着讨要孙子、孙女,甚至被追逼生二胎,这些都成了年轻人们害怕回家的原因。
过年手头没俩钱,真心不好回家。置办年货需要花费不少的钱,串门走亲戚红包你得准备好吧?春节前后,更是操办酒席的高峰时期。生活条件好了,工资涨了,但是礼金涨的比工资还快。亲友和乡邻举办的酒宴,礼金动辄几百上千,即使反感,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送上一份礼金。过了一个年,我成了“负翁"。
这年头,口袋不够丰满,谁敢轻易回家?就连朋友同学之间也是攀比成风,谁谁谁开着宝马回家,谁在城市里自己开了公司当老板了,谁又是年收入上百万了等等。有多少人春节期间为了打肿脸充胖子,在春节后回到工作地埋头苦干就为了偿还春节期间过度消耗的花呗,借呗。
小时候过年感觉一切都很有意思,家家做年糕、蒸馒头、挂灯笼,大年初一给长辈们磕头拜年还能拿到压岁钱,虽然压岁钱最后充了公,但多少也能漏一点在自己手里去买那些自己喜欢的,又能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东西。
而现在感觉年味变淡了,再也没有了儿时记忆中浓郁的新年欢乐,过年似乎成了例行公事一般。看着玩闹的孩童们,剩下的恐怕也只有回忆了!
……
在江浙皖等很多地区,过年时要祭祖的。以前跟随着自己的父母祖辈,每年春节都会祭祖,尤其是在偏山区的地方,祖坟在山上,那是要带着各种祭品上山去祭拜祖先的,如果说有多个祖坟,也就要一个一个的祭拜过来。这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承和荣耀感。
而现如今的年轻人早就没有了这样的传承感,又如何会大费周折的回家过年就为了去祭祖呢?
不想回家过年的理由,真的好多好多,可是找一个回家的理由,真的那么的难吗?
还记得小时候和表妹在家门口放烟花的情景吗?你们险些把堆在旁边的草垛给点着,两个人心吓得怦怦跳,可下一年,你们仍然聚在一起放烟花,有抓住尾巴向天上发射的烟花,有拿在手上转呀转的烟花,还有发出猴子叫声的烟花……那些陪伴你成长的人和事是否还在你的记忆中呢?
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大门上贴着鲜红的对联,电视上播放着各大卫视的新春贺词,年三十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外面不时传来“新年好”的祝词和小孩子的欢笑声。
当你大年初一在家里醒来时,你躺在床上,听着外面妈妈忙忙碌碌的声音,闻着空气中饭菜的香味,想着:啊,新的一年到来了!这种幸福,难道不该好好去珍惜吗?
有的时候父母不是一定要我们结婚,而是怕我们一个人孤独。他给你打电话不是张口闭口催着你结婚,而是想你了又不知道该和你聊些什么。
父母并不是一定要你衣锦还乡,不管你长多大了,混得怎么样,在他们眼里,你都是他们最疼爱的孩子。
有的时候想的越多,顾虑的越多,我们就会失去的越多。就像歌里唱得那样:我有一千万个理由离开你,但我只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留下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记得看看远方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以及家中翘首以盼的亲人。也许你有100种不回家的理由,但是回家的理由就只有一种:因为等待你回家的是你血浓于水养你长大的亲人!
当然,还有一群人,想回家却回不得,因为他们还需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例如那些坚守边防的战士,那些在春运期间的各大交通枢纽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是你们忍着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坚守岗位,才能让我们平安回家过一个团圆年!小犟在这里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