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蒙氏教育2--蒙氏教育的真正精髓·下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80824
主讲老师:张琴
整理人:海燕
校对人:乔满儿妈妈
编辑人:毛豆妈妈
主讲老师张琴介绍
国际儿童发展与教育学会ACDEL国际注册职业园长、上海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特约讲师、三个孩子的妈妈
课程内容:
上节课我们讲了帮助儿童发展独立人格,本节课我们关注孩子社交生活的适应。
我们都知道社交很重要,但很多孩子在社交方面有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
一、当今有一种精神疾病叫社交焦虑症。在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有这种疾病,表现为:
1 害怕参加公共场合的聚会,怕成为别人品头论足的对象;
2 害怕上台演讲或表演;
3 害怕会见陌生人或权威人士;
4 害怕家里来客人或接待客人,甚至害怕到餐厅用餐等。
患有社交焦虑症对工作、学业、人际关系都会造成妨碍。两成的患者会出现药物滥用、酒精成瘾、忧虑症状或者畏惧症状,其自杀机率比常人高五倍左右。
二、我们家长要重视社交,培养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社交礼仪规范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教孩子在不同场合里的社交礼仪、基本规则、注意事项,这样孩子在这些场所就不会紧张害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家长应教会孩子做客礼仪,待客礼仪、餐桌礼仪等。在告诉孩子后还可以和孩子提前演示一下。
作为参考,张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导自己女儿学习餐桌礼仪时的方法,该方法分三个阶段:
(1)去速食店。例如去肯德基、麦当劳这些不用等太久的地方,张老师也会带上一些自己做的健康食物。在孩子吃完过后,允许她们去游乐场玩。其目的在于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2)去中餐厅。让孩子坐在椅子上,不允许她们到处乱跑,以免撞到送餐的服务员。做到的话就奖励她们,点一份她们最爱吃的或者把从家里带来的她们爱吃的东西给她们。同时具体地夸奖她们的表现,比如“宝宝真棒,可以坐这么长时间了”,“没乱跑,可以耐心地等了”,总之,指出她们进步的地方。
(3)去西餐厅。要求孩子安静地端坐着,要求她们小声说话,教她们西餐礼仪,如怎么拿刀叉,使用刀叉,怎样尽量不吃出声音。
当然,也要训练好孩子在其它公共场所的礼节(如:音乐厅、美术馆、电影院、图书馆等)。
说到这里,张老师自己非常羡慕全职妈妈,因为全职妈妈可以随时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说雨天打伞——要教孩子怎样做雨水不会喷到别人身上,怎样拿伞伞柄不会碰到别人,进入地铁或室内时,应提前准备好塑料袋,以免雨水弄得到处都是。
孩子的社交礼仪好了,就会受到大人的夸赞,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就会有优越感,就不惧怕与别人在一起。另外,小孩子说话直接,如果我们的小孩没教好,就会使得一些大人不高兴,就算对方不说出来,孩子也会从对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感受到对方是不喜欢自己的——这必然会妨碍孩子的社交。如果孩子感到别人不喜欢他,我们就没办法帮助他去很快速地进行社交或者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
小结: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开朗大方、乐观、健康、勇敢表达自己,要教的第一步就是教会他社交礼仪。
2 注意孩子的先天气质
孩子的个性生来就不同,内向或外向是我们常提到的个性表现。人一共有九大先天气质,其中的两个向度是和社交生活息息相关的(见文末备注)。
(1)趋避性
趋性大的孩子,让人感觉容易亲近,更讨人喜欢;闭性大的孩子对凡事表现出退缩、抗拒,很难亲近,甚至常常造成紧绷、尴尬的人际关系。趋性大的孩子性格外向。避性大的孩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难养型,又叫磨娘型或磨娘精,这类型的孩子适应度差,坚持度高,对新事物排斥,让人觉得他特别特别有个性和固执;第二种避性大的孩子属于慢吞吞型,这类型的孩子适应性差,坚持度不高(总是表现出无所谓、没兴趣),反应强度低,不喜欢新事物,但也不敢反抗和表达,总是沉默退缩的样子,总是让人感觉他处处与人格格不入。
(2)适应度
适应度是指适应新的人、事、物的难易程度和时间长短。适应度高的孩子与人更亲近,很容易适应新环境,日常生活中常表现出愉悦的生活态度,亲子关系中偏向于正面的、亲密的关系;适应度低的孩子,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环境,也会有退缩、焦虑、沮丧等情绪,亲子关系中偏向于负面的、紧张的关系。正因为父母常对适应度低的孩子感到很忧虑、困扰,甚至有的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没耐心,常责骂孩子,使得孩子更加适应不良。所以趋性大、适应度高的孩子的社会生活和他的适应性就会非常良好,而且容易受人欢迎。但任何性格(任何孩子)都有优势和劣势!比如说对于外向型的孩子,我们就要时常提醒她,要她节制,要给别人表现的机会,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不抢话,懂礼貌等,要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的方面。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自信满满且会欣赏别人,而非骄傲、看不起别人或不礼貌、不尊重别人。
三、我们家长应该怎样来帮助避性大、适应性低的孩子,降低他们在社交生活中的困难呢?
可从四方面入手:
1 了解
了解孩子的先天气质。很多时候,亲子之间的对立都是因不了解而产生。每个孩子先天的气质本来就不一样,而且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孩子的先天气质要么像爸爸,要么像妈妈。我们要告诉孩子,性格无好坏。如果在孩子的先天气质影响下产生的行为让我们生气了,发愁了,我们不要以为孩子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不要让这种“以为”造成亲子关系的破裂。孩子是无辜的,他的行为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他出生了就是如此,怪不得他。
2 接纳
要接纳孩子的先天气质。想扭转气质是很不容易的,更会造成孩子出现更多的负面情绪反应,甚至导致孩子的生理上出现状况,比如说孩子突然会拉肚子、头疼、肚子痛、磨牙、尿床、频繁憋尿、遗尿等,甚至出现高烧、感冒等病症——这说明我们给孩子造成了负面情绪,让他接受不了了。如果我们总是想扭转他的气质,结果就是仍扭转不了,关键还会导致孩子生病。
性格没有好坏,任何性格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家长能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规避掉其中的缺点,或者说帮助孩子更加地发挥他个性中的优势,规避其中的劣势,而不是去帮助孩子换一个性格。换性格太难太难了,无异于用脚踢刺,然后呢,痛的是自己的脚,刺也很别扭很尴尬。
比如张老师家避性大、适应度低的二女儿做事相当谨慎、细心、坚持,这相反是那个趋性大、适应度高的(平时显得似乎更优秀的)大女儿难以做到的。所以千万不要拿避性大、适应度低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否则我们就无法接纳他的现状,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帮助他成长。因为连我们家长都不接纳他!我们的态度、语气、情绪里对他的不接纳,总一次次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你太不理想了”、“你有问题”、“你在这方面不行,我要帮助你”——我们不能接纳他时,其实他清楚。爸爸妈妈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
仍以张老师家避性比较大,适应性也比较低的二女儿为例。她一哭就要哭半小时,有时哭得连张老师都受不了。有次她又哭了,张老师就开玩笑地告诉她“太吵了,要哭就到厕所里去哭吧”。而她竟真的就去到厕所里,关上门哭,哭个半个小时后自己出来了。张老师问她“哭完啦”和“累不累”,她都点头回答。当问她“下次不哭了好不好”,她却摇摇头,看张老师一眼就走开了。张老师当然会接纳这个避性大的孩子,因为她的避性是先天带来的,是源自她的母亲——张老师自己。张老师特意去买了绘本《谁敢嘲笑狮子》,给二女儿反复反复地讲这本绘本,让女儿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优点),而女儿她自己的特点(本领)就是容易哭、哭得长。同时家人时常都赞扬她的特点(优点),称她“开心果果”、“将军宝宝”(她太能哭了,恐怕将军才能哭得这样厉害)。有一次她又哭,张老师的大女儿实在被吵得受不了了,叫她不要哭。她对她姐姐说:“哭是我的本领,我能哭,你哭不出来。”从此张老师和家人知道了,这个本不爱说话的孩子,她自己也接纳了她自己的个性,接纳了她自己的所谓的不同于他人的点。没有所谓的优点、缺点,只有不同点。后来,张老师的二女儿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胆大,在社交方面也有进步。只有接纳,才能使孩子的优点保留下来,缺点越来越小。
3 等待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去适应,要耐心等待。一定要长时间,要反复再反复——即用反复战略,让某些东西逐渐刻印进孩子的大脑,这个“刻印”过程需要我们的耐心。因为对于适应度低的孩子,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融入新的人、事、物,所以要给他时间,不要强迫他,不给他贴负面性的标签,让他主动来、慢慢来,同时适度、适时地夸奖他、鼓励他、帮助他。对待适应度低的孩子时,家长或老师如果去强迫他,就像农民播种,今天撒下种子,明天看到没有发芽,就把种子刨出来,然后再种,隔天看到还没发芽,就又刨出来——这样即使过了一年,它也发不了芽。再如蒸馒头,蒸两分钟就关火、揭开锅盖看是否熟了,然后盖上继续蒸,过两分钟又关火、揭开看——这样反反复复弄,是怎样都蒸不熟的。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静待花开,慢慢来,不要急,等孩子自己绽放自己生命的美。
4 协助
协助孩子逐步地去适应。蒙氏教育中有分阶段学习法,它把许多方面的学习都分了阶段。学习了蒙氏的孩子能在每一个阶段都走得非常稳健,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带着理解和喜欢的。在社交方面也一样,我们要分阶段地带孩子去学习,让他逐步地去适应。
仍然以张老师的二女儿为例,因为她属于避性比较大的孩子,她特别不喜欢打招呼。每次出门,要是她突然躲在张老师的后面,那肯定是有认识的人过来了。通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大人要么帮孩子开脱,说她比较害羞,要么就逼着孩子打招呼,总之往往弄得大人和孩子都很尴尬、难受。我们教孩子的时候,要学会双赢——孩子要开心,大人也要开心。怎么做到呢?逐步适应。所以当时张老师做的是悄悄问女儿是不是看到谁了,是不是不想和对方打招呼,想藏在哪里呢。她一听不用打招呼了,很开心,带张老师一起藏在她要求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往往是别人轻易就可以看见的,对方看到张老师和女儿藏起来,也非常配合,仍旧笑嘻嘻地对张老师和她女儿打招呼说:“看到啦,你和妈妈藏在这里。”于是孩子感觉到:原来自己被别人看到时,别人是笑嘻嘻的,而妈妈也陪我一起藏起来,这就和做游戏一样。慢慢地,她喜欢上这个游戏,慢慢地就能不排斥打招呼了。等她开心的时候,张老师再引导她和别人打招呼。但如果她还是不打招呼,张老师也不计较,而是用女儿的口吻和别人打招呼、聊天。这种状况下,张老师的女儿就会很放松,觉得这是在做游戏,而妈妈和别人只是给她做了个示范,并没有要求她非得这么去做。然后,张老师的女儿从躲在张老师身后走,一点一点地变到和张老师并行。后来她们出门时,常玩猜会先碰到谁的游戏,输的人就要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慢慢地,在外面时张老师的女儿很愿意和别人打招呼了。
但她还有在家里不愿和客人打招呼的情况。客人一来,她就躲进房间不出来。张老师就会在她房间门口告诉她是谁来了,说对方请求她把她画的画拿出来展示一下。她挺开心的,会把门开一个小缝,把画从里面塞出来。有时张老师会故意说拿错了,她就会在里面说“不对不对,就是这个”......就这样慢慢地在隔着门说话时,她原来关着的房门一点一点地打开了。打开门以后,她发现家里来客人时是对她的夸赞,家里来的客人想要更了解她,有时客人还给她带礼物呢。几次以后,分阶段地,她能主能出来,能和客人互动了。家人和客人都非常开心,慢慢地她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她整个的状态都比以前好,在社交里也能主动打招呼了。
通过以上四步骤,避性大、适应度低的孩子是很容易适应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就算先天避性大、适应度低,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社交方面就是差的,经过后天的训练,他们个性里美好的一面也会逐渐展示出来。在社交方面,任何个性种类的孩子,都需要我们去了解、接纳,等待和协助。孩子大一点时、青春期时再发展孩子的社交是很难的。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他的社交敏感期,必须教给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让他感受到不光自己玩的时候好玩,和别人在一起时也很好玩。如果孩子能常说出“你跟我玩好不好”、“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此类的话语,我们就培养成功了,就不用担心将来他在社会生活里的适应问题或者交往问题了。
四、部分在线问题解答
问题1:怎样辨别两个月大的宝宝的先天气质?
答:对两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家长对他的关注重心不用放在社交培养上,所以是不太能看清先天气质的。但也有一些端倪,比如外向的孩子容易被逗乐,不同先天气质的孩子对外界的反应速度也不同,也有的孩子表现为较难养(常肚子不舒服、比较挑剔)等。在五六月龄大或七八月龄大以后,孩子的先天气质就比较明显了。
问题2:家有两个宝宝,孩子争宠怎么办?
答:争宠很正常,要处理好两孩子的关系。让大一点的孩子知道,在他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带他的,小宝宝都需要被照顾,总之要让他感受到他曾经也是受到这样的待遇。家长一定要分配好陪伴孩子的时间,在陪伴二宝之余,一定要有陪伴大宝的专属时间。
备注:依据宝宝对外在刺激的反应,可将宝宝的先天气质分成以下九个向度:活动量、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反应阈(敏感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20180824-蒙氏教育2--蒙氏教育的真正精髓·下(课程直达 点击立即学习)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