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里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
玄奘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他用了长达十七年的时间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玄奘回到祖国后受到唐太宗的接见,不过唐太宗一直想让他还俗,但玄奘一直表示拒绝,唐太宗之所以想让玄奘还俗是想让他做官来经略西域,毕竟玄奘西行印度,经验丰富。
玄奘并没有做官,而是将他人生后二十年献给了翻译经文。他曾翻译了六百卷的巨著《大般若经》,但也耗费了他的大部分精力,让他倍感疲惫。664年3月8日,玄奘在玉华宫圆寂,享年六十三岁。
公元664年1月,62岁的玄奘在繁忙的工作中摔伤了腿,自此一病不起,躺了二十多天后,于2月5日逝世。在他死后两天,宫中派出的御医才姗姗来迟。
他的遗体被送往长安慈恩寺停放了2个月,到了4月15日才送往长安城外东南的白鹿原下葬,与他回到长安那次相似,同样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前往迎送,只是这一次,送葬行列里没有一名朝官,也没有人出面为他撰写塔铭墓志,大唐王朝对这样一伟大人物的离世,充满了诡异的沉默。
玄奘意志虽坚,但他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译出所有佛经的重任,终其一生,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在他死后数日,对佛经毫无兴趣的唐高宗下令停止译经工作,未翻译出来的经书被送回大慈恩寺保存,再也无人问津。
此外,由玄奘叙述,辩机撰文的《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记述了玄奘所亲历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佛教早已成为我们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很多诗人的诗作中都融合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贾岛,都有很多带有禅味的诗歌,当然禅诗写的最好的还是王维。
玄奘九死一生舍身求法的坚韧和执着也是他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鲁迅先生赞他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也称他为“千古一人”。无论作为宗教领袖,还是文化的融合与传播者,玄奘无疑都是一座大山,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欢迎搜微信公众号关注三晋风云客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