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大部分孩子不会按照家长的规划来行动(也就是不听话),就算听话也很难坚持几天。除了少数极其自觉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偷懒、贪玩或者撒点小谎,让自己过得舒服,获得更多玩的时间。即使很快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也不能忍住偷懒、贪玩的诱惑。家长们必须用严厉的训斥、密切的监督甚至打骂,才能让孩子回到正轨。很多家长常常会被弄的精疲力尽,因为生气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且肩负着生活重担的父母绝对没有不操心的孩子那么精力旺盛。那么有没有省力一点的办法,让孩子养成“好孩子”的习惯呢?用规则来管理孩子,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办法。
首先规则的制定需要取得孩子的理解,拿出充分的理由、论据来告诉他们,制定规则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让孩子能体会到冰冷条款背后的父母的爱。第二,规则的制定要目标统一,方法明确,可执行度高。第三,体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有付出就有回报。第四,父母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制度,不能以个人的心情随意增加或减少惩罚。
举个例子,如何让孩子洗碗。
理由:先拿来一篇文章,美国教育学者制定的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时间表,告诉孩子,参与家庭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家庭贡献力量。美国孩子7岁就开始洗碗了,而你现在已经8岁,所以应该洗碗了。孩子表示赞同。
执行方面:父母在第一个月,会全程帮助孩子洗碗,把洗碗的程序,技巧教给他们,监督并检查他们刚开始的工作,直到一个月后熟练。
奖励:每周的零花钱增加2元,作为奖励。惩罚措施:如果洗的不干净,那么需要返工,并警告一次。1周内再次洗不净,扣除0.5元,直至扣完。如果不小心打碎碗,要扣1元。
刚开始,父母会感觉到很累,因为教他们洗碗,比自己洗麻烦多了。需要不停的提醒他们:穿围裙,挽袖子,避免弄湿衣服,洗洁精如何使用,如何避免打碎餐具等等。但是一时的辛苦是值得的,1个月之后,孩子学会了这项技能,家长只需要按照制度执行就可以了。形成了制度,大多数时候孩子都会自觉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需要提醒。即使那天想偷懒,父母一定要坚持规定,监督完成。犯了粗心的错误,也没必要发火了,按照规矩执行就好了。
这样家长跟孩子坏习惯之间的矛盾,就转化为制度和坏习惯之间的矛盾,家长可以心平气和的用制度来约束孩子,孩子受到惩罚也不会怪罪父母不迁就自己,而会明白这是自己应得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