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哪个行业最惨,我想汽车行业应该可以排得上前三甲。从2018年汽车销量开始下滑,到目前的10月份,汽车的销售量继续探底。
先看下汽车行业的几个数据
乘用车
2018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全年销量为 2235.05 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 5.8%。2019年1-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8.3%。
截至 2017 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约 1.6 亿辆。
豪华车
从2018年到2019年,豪华车市场的销售情况却逆势增长,下列是今年豪华车企业的销量数据,来源于好奇心日报
宝马 39.74 万辆,同比增长 20.29%;
奔驰 44.59 万辆,同比增长 14%;
奥迪 42.96 万辆,同比下降 5.5%;
雷克萨斯 14.59 万辆,同比增长 22.8%;
凯迪拉克 16.4 万辆,同比增长 0.84%
沃尔沃 9.24 万辆,同比增长 20.46%;
-
英菲尼迪 2.32 万辆,同比增长 25.11%;
新能源车
2019年新能源车市场自7月份减少新能源补贴后,连续四个月销量同比减少,10月份销量同比下降45%。到2018年,新能源车(插电混动和纯电动)销量为101万辆。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2019 年上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1170/1102
辆,分别同比增长 7.2 倍和 7.8 倍。
下文分以下几个方面对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消费能力
从乘用车的销售数据来看,我国汽车消费能力明显下滑,但从豪华车的销售数据来看,却又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为什么会有如此有趣的现象?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汽车可以分为功能性产品和品牌性产品,分别对应的是物质层面为主的需求和精神层面为主的需求。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乘用车销售数据下降来自于功能性汽车需求的下降,反应的是消费能力的不足,也有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公共交通更加便利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的因素。
下图来自第一财经的Z世代人群出行报告
公共交通仍然是大众出行的首选
地铁和轻轨最受期待
环保意识在加强
由此来看,功能汽车的增长空间未来承受较大的压力,因为这个市场里的消费者看重的是出行这个需求。而另一方面豪华车市场的繁荣折射出代表精神层面的需求其实并没有被上述三个因素影响——原因很明显,豪华车的用户群和功能汽车的用户群不一样,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出行,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豪华车的厂商们不遗余力地推出各种细分场景的豪华车。
比如这种主打金属朋克风的
娱乐方式
未来的汽车将会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在娱乐,还有可能是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日本的汽车市场面临这样的需求,他们发现很多职场人租赁汽车不是为了驾驶,而是作为午休的一个安静独处的空间。所以可不可以推测汽车的未来将会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呢?
另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趋势无法阻挡——带来的问题就是,当人类在驾驶上被解放的时候,汽车将会变成什么?
它可以是一个个流动的零售终端,也可以是人类的体外器官,至少从目前来看,把汽车当作一个社交和娱乐场所的现象已经在发生了。
比如下图
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显示屏,更多的互动…
未来的汽车将不再仅是为了满足出行的代步工具。
未来布局
新能源车终将取代燃油车,尽管在目前来看,燃油车的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新能源车在中国拥有更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政治经济上的博弈,我们必须拥有能源的自主控制权。但也不是说燃油车在未来就消失了,这是因为内燃机技术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的技术,所以一些特殊场合和某些军事场景里仍然将会有燃油车的身影。
说到新能源车,就不得不提及氢能燃料电池车。这是一个「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市场。和电动汽车一样,用户面临着强烈的里程焦虑。
氢能燃料电池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车主无处加氢、加氢站氢源短缺、车厂车卖不出去的死循环,其核心原因还是成本太高,解决之道仍然要靠技术的进步。
下图为三种能源类型公交车的成本对比,来自亿欧智库
目前氢能燃料电池车市场以商用车和高端车为主,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是一种无奈的做法,原因仍然是受制于成本。
但氢能燃料电池车市场的打开不是靠更多的商用车,也不是靠更高级的豪华车,还是要看什么时候能够惠及大众,所以加大研发投入仍然是未来的关键。
在基础建设方面,氢能源迫切需要解决加氢站不足的问题,根据中国储能网的数据,当前我国已经建成49座加氢站,投入运营41座。并且相对单独建设加氢站,油氢合建站是一种更经济的方式,可以预见到未来会有更多这种合建站出现。
另一个即将遇到的问题是,目前尚没有大型制氢站出现,仅仅靠副产氢将会遇到瓶颈。从碳排放的角度,电解制氢站拥有更大的优势。
值得肯定的是,氢能燃料电池拥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再配合碳交易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开放,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终会逐步上升,尽管目前遭遇到了销量下滑的局面,努力修炼内功是这个市场里各个参与者需要积极投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