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到目前为止,就收到过四封信,其中有三封是来自于同一个人。
很久没有收到书信了,钢笔前两天也被我弄坏了,好几天了,也没有找到可以修的店。看来,好多人已然不再使用钢笔了,修钢笔这项技术恐怕要失传了,想到这里,突然有些害怕。
前段时间,找一个老师签字,送上我的钢笔后,“呀,你用钢笔啊,好久没有见到过用钢笔的人了。”
是啊,电脑、手机打字很方便,连写字的机会都很少,需要不定时灌墨的钢笔还有什么生存空间呢。
记得,最开始用钢笔的时候是小学。那时候图便宜,买的是很差的那种,经常弄的一手黑或者一手蓝。爸爸才去给买了一只好的钢笔,可我嫌弃它总是要灌墨水,没用多久就被打入冷宫,放到文具盒的最下层。
高中的时候,都用签字笔,几乎是每天一根笔芯。这样的节奏持续了大概一个月,我算了算,天啦,每天一根笔芯一年就要365根,高中下来就要用1000多根,这都是钱啊。
而一盒墨水,只要三元,再不济也可以用接近一个月。
这样一算,我要省钱,就又开始用死了钢笔。用了一天,就觉得手指写字没有以前疼了,钢笔的结构设计比签字笔要舒服很多。
就这样,用了三年,上大学,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墨香,爱上了钢笔在纸上婆娑的痕迹。
而现在,我有些想念受到书信的欣喜,很想念钢笔笔在纸上婆娑的痕迹。
之前在看到一篇文章,如果需要一个愿意给你手写情书的人,你就嫁了吧。
这个告白只需一通电话,预约游玩只需一条微信的时代,书信看起来是有些矫情了。
记得我收的第一封信,是高中好友寄的。他家到我家的距离只需半个小时公交车,那封信却走了快两天。
当时的我,不懂,不懂为什么要如此折腾。
现在的我,懂了,懂得了他想给我的不是那封信,想给的不过是一份收信心情罢了。
收信的模式和取快递有些类似,但又有很大不同,具体的不同我又说不上来。
只知道,收到收件人是打印版的快递我会开心,那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等待已久的礼物;
收到收件人是手写版的快递,我会很开心,那是别人精心给我的准备的心意;
但是,收到寄来的信信,我会巨开心,那是一份无法言语的心情。
前两天看了一句话,“你以后给我写信吧,电话一挂就忘了,信还可以读好多遍”。
可能就是个矫情的人吧。
喜欢收到书信的那份欣喜,喜欢钢笔在纸上婆娑的感觉,尤其喜欢钢笔在信纸上留下的谈谈墨香,总觉得,就算要闻一辈子,也不会腻烦。就像,愿意给我写信的人,我也一样不会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