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最近你的微信聊天状态是这样的:
那么你一定会有跟我一样的想法:
是的。五一前后,腾讯上架了数十款小游戏。其中《某弹一弹》的微信热度已经在4月27日的时候反超了《跳一跳》,并超越了两千万这一级别。而且几乎所有小游戏都无一例外采用了强制分享的复活方式——只有把这款游戏的链接分享到多人聊天群,你才能在原有成绩上继续挑战游戏。
要知道,腾讯的所有小游戏几乎都不需要动脑,纯考验运气和专注力。比起《跳一跳》的艰难破百,《弹一弹》轻轻松松玩到三四千分根本不是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个“虚高”的分数,激发起所有玩家“我差一点点就是朋友圈第一名了”的心态,加上游戏结束页面的分享按钮是放在最中间的位置,而重玩按钮反倒不显眼。
看准用户心理和心机的页面设置,正是弹一弹能在无数小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爆款的原因。
2
去年年底,微信发布最新的6.6.1版本。就是这个版本正式加入了很多令H5游戏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小游戏功能。该功能的亮相非常隆重——用户在进入微信启动界面的时候,会直接进入一款名为《跳一跳》的小游戏。
这是腾讯最隆重的“第一次”,《跳一跳》获得至高无上的礼遇和包装,以至于后来《某弹一弹》再怎么火爆,也无法超越前辈的神话。
2017年1月9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上发布的小程序正式上线。
在他看来,小程序存在的意义是“用完即走、触手可及”,是无需下载、方便用户的服务型应用。但现实是,作为衍生品出生的小游戏热度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企业小程序——小年轻们对“跳一跳”“弹一弹”如痴如醉,但对麦当劳、肯德基点餐小程序的接受度却还远远比不上自有的手机点餐系统。
不知张小龙是否还记得他曾说过:“小程序主要铺设的是线下场景,让游戏侵袭小程序并不是他的初衷”。这份成绩单上,小程序大概忘了什么叫做“用完即走”,只能勉强算是“触手可及”。
3
都说谈话止于呵呵,聊天止于小游戏。
起码到目前为止,除去工作群,我的各类社交群已经完完全全沦陷在小游戏的无脑刷屏中。
班级群见不到班委发出的紧急通知,闺蜜群见不到各类明星八卦的热烈讨论,连家族群分享的小游戏消息都可以比肩当年的鸡汤养生文。
腾讯如此放纵小游戏病毒式分享的最终结果就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微信社交。就比如我,已经把所有小游戏刷屏的群聊设置成“消息免打扰”并且不再点开过。
和拼多多一样,腾讯似乎对依赖于“熟人关系”的应用开发乐此不疲。但比起拼多多,小游戏更没有营养。除了起到推广游戏的作用,它让你看不到一丝一毫有价值的信息;还像社交里的一块牛皮癣,令人反感又极难摆脱。
张小龙们太“贪”了,所以才造就了现在小游戏的病毒式刷屏。
当年“跳一跳”的火爆让大家意识到了小程序的魅力,而五一期间蹿红的“弹一弹”再次证明了在腾讯庞大的用户流量群体面前,小游戏拥有得天独厚的推广入口和受众人群。为了让其他同期上线的小游戏也体验一把“火”的滋味,他们变本加厉地采用强制分享的方式——我想要赚钱,只能由不得你了。
这难道不是为虎作伥么?
4
“跳一跳”在今年2月份的最高关注量达到近1.7亿,但在后3个月时间里关注度已经下降了85%。也就是说,微信小程序的生命周期远比一个普通程序的生命周期要短。
这不正是张小龙的初衷吗?“用完即走”,也代表了“走后不再留念”。
除去无脑刷屏,抄袭也是小游戏的一大原罪。
《跳一跳》抄袭 Ketchapp 的《欢乐跳瓶》、《最强弹一弹》同样抄袭Ketchapp 的《Falling Ballz》、《欢乐球球》山寨 Voodoo 的《Helix Jump》、《贪吃蛇碰方块》模仿 Voodoo 的《贪吃蛇遇上打方块》,这就算了,连最熟悉的2048都要抄?你是真穷还是真不要脸?
上半年互联网圈风波不断。在张一鸣和宿华在迎来了监管的大剪刀后自顾不暇,终于开始认错。而他们的“老对手”腾讯又开始蠢蠢欲动——30亿复活微视看起来颇有些孤注一掷的底气,放纵小游戏刷屏才是一记大招。低端社交起家的腾讯,太了解用户心里在想什么:为了自己的一私之欲,不惜去打扰任何人。
当年我的微信群被各种拉票、点赞、强制关注链接刷屏,现在五花八门的脑残游戏又来荼毒我的生活?一次随手的分享就能挽回自己十几分钟的游戏成果,在那些游戏者看来怎么都是一笔合算买卖。
但在多数群主再三强调不要刷屏小游戏的情况下还不收敛继续无视;群里问个问题没人回,紧跟着能跳出来二三十条游戏链接。
这算什么?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把我当成复活卡?
本文系【触点科技】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