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老师对弟子说的话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8,我想对内弟子们说的几句心里话:

温州聚会团长和张泽两位老师为师兄弟们做了精彩的讲演,可谓收获满满。

和比自己深邃高明的人交流,才有裨益。

下围棋,两个业余棋手无论怎么切磋,都很难提高到专业水平。

在业余的切磋中,尽管你有很多漏洞,但对方抓不到,反而会让你获胜。

久之,你就会把毛病当成法宝。

一旦面对专业棋手,那些法宝就成了漏洞,会被他抓住并一举击溃。

吴清源说,下围棋,假如两方都不犯错误,谁也不会占优势。

所以围棋需要耐心,等着对方犯错误就好。

这句话醍醐灌顶。

要知道,所有的妙手都是建立在别人犯错误的基础上。

当你存心想要占对方便宜的时候,就已经步入危险了。

天龙八部里,木婉清喜欢使毒暗器,萧峰说,以后不要这样,碰上高手只有自己吃亏。

在生活中,处处想占小便宜的人,就处在业余段位上。

在专业领域,没有他的立锥之地。

爱占小便宜的习性,令他一旦碰到真正的聪明人,就会输得很惨。

看到有人总是为块儿八毛钱耿耿于怀,就知道他不可能富裕了。

这就是为什么开阔眼界十分重要。

假如一个人只能待在村子里生活,村子会牢牢塑造他的一切。

这个人就毁了。

读书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本书的作者平平庸庸,没有任何过人的阅历和见地,想从这本书里挖掘出新鲜是不可能的。

读糟糕的书、听糟糕的语录会让人变得弱智。

烂书烂文章,非但无益启发新知,反而会让人觉得一切道理不过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读经典很重要。

和经典的交流,就是和高手的过招。

他的深邃和高明远远超过你。

但正因如此,往往会让你看不懂,并觉得没什么稀罕。

飞狐外传里讲到两个绝世高手比武,旁边围观的都看困了,两个高手你也不动,我也不动,不知道在干嘛。

当一个人不去琢磨自己不懂的东西如何高明的时候,就容易陷入盲目的自大。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吾不如老农。

这句话看起来十分简单,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实际上,没有很高的境界,不可能讲得出。

这种高明,要在比较中才能发现。

比如,有人留言问我:郓哥之佞的“郓”和“佞”怎么读?

我说:“查字典去。”

这两个字我不是不认识,但你明明可以搜一下就解决。

你复制到给我的私信里也是复制,复制到搜索引擎里也是复制,后者可以让你马上得到十分详尽的答案,为什么不去查呢?

我顶多告诉你这两个字的音,但你可以搜到它们的所有释义。

从求知的角度上看,显然是自己动手更好。

这样的人,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不认得字,而是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处处依赖别人,不肯动脑。

有些人,你让他去搜,他会觉得你很冷漠:明明你知道,举手之劳,为什么还让我搜?

一看孔子对樊迟的回答,我就恍然大悟:

孔子说,樊迟啊,在这个问题上,老农比我懂得多啊。

下次别人再问我,我就说:朋友啊,在这个问题上,字典比我懂得多啊。

“吾不如老农”,简简单单五个字,体现出十分丰富的层次:

人人都以为孔子知识多,但孔子不以此自居。

孔子不需要这种虚荣心。

樊迟对孔子说,我想学种庄稼。

其实是问错人了。

孔子不是种庄稼的行家。

樊迟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说“爱人”。

今天流行的“仁者爱人”,要有一半功劳归于樊迟,正是像他这样并不聪明的学生问,孔子才给出如此回答。

孔子从不介意樊迟问仁问知,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

但孔子不对樊迟这么说,他知道樊迟接受不了。

可见孔子的确诲人不倦。

但樊迟问到种庄稼,孔子用不回应的方式,其实是另一种回应,意在说:你问错人了,方法比答案更重要。

但孔子不会直接粗暴地告诉樊迟:问老农去。

那样就降到像我这种让别人“查字典去”的水平了。

查字典去,这种回应透露出被问者在答疑技巧和人格修养上的欠缺。

查字典去,是命令的口吻。

命令的口吻会令对方不快。

当一个人用命令的口吻与他人交流时,隐含的假定是:我比你高明,我可以使役你。

这种倨傲的姿态,可能会伤害到一部分请教者,引发意气之争。

“吾不如老农”,不是使役的语气,而是事实的陈述。

陈述事实给对方,让对方自己来抉择。

这就不是命令,而是启发了。

樊迟真的问错人了吗?并没有。

因为樊迟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想问种庄稼。

留意措辞,樊迟向孔子请教“仁”,请教“知”,《论语》上写,“樊迟问仁”,“樊迟问知”。

但这次,不是“樊迟问稼”,而是“樊迟请学稼”。

这表示樊迟并不是对种庄稼有特殊的兴趣,而是想逃避现在的学习。

愚钝不是大问题,懒惰才是。

孔子对樊迟无比耐心。

樊迟很喜欢他。

但樊迟又对自己失望,所以找到老师,说想改行。

吃苦是必须的呀。

但是,哪怕是再鲁钝的人,只要你有向学的心,只要你期待自己变得更好,你就是君子,就是好学的人。

2018,愿我们大家一起继续前进!

李克,2017,12,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