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原本对二十四节日无感,读完《郭文斌讲二十四节气》,忽然对节气起了兴趣。碰巧到了大寒节气,通过手机搜索,补充了很多相关知识。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没有小寒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大寒节气最冷。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意思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大寒到极点,日后天渐暖。
从节气来说,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过了极寒,天气就渐渐转暖了。这也让人对春天更多几分期盼。人生亦如此,挨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一切就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无论多难,都不要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南方很多地方都种冬小麦、油菜。对于这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否则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没想到这些农作物在成长的孕育期还要经历如此严寒低温的考验。这是否也像极了人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每一段经历都是财富,那些打不败我们的,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风雨过后是彩虹,如果还未见,那只是时候未到。坚持,再坚持,要始终相信:跨过去就能看到晴天。
郭文斌老师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类的智慧编码,蕴含了农事、生活、人生的很多智慧。收集了一些关于大寒小寒的谚语: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读一读就能感受其中的智慧。古人能通过监测天气变化来推测来年的气候状况,根据节气物候来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最为神奇的是:如果错过这个时晚一天种的农作物,长势都不好。这也让农历这种传统历法被禁绝数次,最终仍然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看来这个时节更应该让生命处于一种沉静稳定的状态,让心神静下来,多休息涵养精神为宜。所谓厚积薄发,此刻的休养生息表面看平静如水,实际是在为春天蓬勃的生机积蓄力量。这,亦如人生。